《就为那颗星》亮相市地方戏曲调演-ag凯发旗舰厅

ag凯发旗舰厅-k8凯发登录入口 > 文化动态
《就为那颗星》亮相市地方戏曲调演
发布时间: 2013-10-12 17:13 来源: 编辑:李永芳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台上精彩纷呈,地方剧种竞相上演,生旦净丑唱作念打露真功;
  台下座无虚席,老少戏迷叫好连连,铁杆粉丝剧终曲散人不去。
  没有奢华的舞美背景,没有繁杂的道具,仅凭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便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掌声。
  为了全面挖掘、传承和繁荣十堰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地方戏曲创作成果,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增强地方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继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一届地方戏曲调演之后,十堰市第二届地方戏曲调演活动于8月16日正式鸣锣开演。与以往相比,此次活动没有了 “奢侈品”,而多了艺术品,各参演院团之间也不再讲排场比阔气,而是拼人气赛才艺。
  十堰市第二届地方戏曲调演活动筹备之初,就确定了 “给舞台 ‘瘦身’,让艺术回归”的原则。该活动以十堰市的文化惠民品牌 “周末剧场”为平台,由所辖五县一市的专业艺术表演团队在每周五演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 用 “一桌两椅”吸引观众,凭着 “角儿”们的精湛演技赢得喝彩,真正办一场基层剧团演得起、普通观众看得到的艺术盛宴。截止9月27日,六场赛事已全部展演完毕。此次调演活动加强了我市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地方剧种的了解,培养了人们看戏的兴趣爱好,更加坚定了十堰戏曲艺术家们对戏曲的执着和热爱,同时,在十堰地方剧种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竹山高腔.jpg  竹山高腔《就为那颗星》剧照

  竹山高腔
  竹山高腔是流行于鄂西北竹山县的一种剧种,其音乐属于板腔音乐的范畴,它的唱腔有 “汉调”、 “平腔”、 “苦平”、 “神腔”、 “武缭子”、 “箭板”、“吆号子”等。历经多年传唱传承,已成为鄂西北、陕南、川东结合部民间地方戏曲中最具地域特色、最有群众基础和最易传唱传承的剧种之一。
  《就为那颗星》是竹山县宣传文化中心历经半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竹山高腔小戏。该剧以十星级文明创建为背景,讲述了 “全市十大经济人物”候选人刘二逛,因为家中少了一个 “道德星”而担心失去候选人资格。于是,刘二逛同妻子娇娇一起到“十星级”评审理事会理事长犟叔家里求 “星星”,恰好遇见前来调查 “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创建情况的市文明办张主任。故事便围绕着犟叔的坚持、刘大娘的大义、刘二逛的觉醒和娇娇的悔悟而展开,最后以张主任宣布刘二逛的候选人资格有效而圆满落幕。

  均州叉子.jpg  均州八岔子《一江深情一江歌》剧照

  均州八岔子
  均州八岔子是古均州独具特色的民间剧种,主要调式有卖翠花、八岔慢板、桃腔流水、平腔、四六句、卖莲花等,声腔丰润,高亢欢快,具有强烈的原生态特色。
  本剧是以丹江口库区移民为背景,以古均州吕家河民歌为艺术轴线,用喜剧的手法,粗线条的结构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陈安迁、蔡虎玲、程世华、江水清等包保搬迁的移民干部形象,歌颂了丹江口市人民大义担当的移民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精彩跌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语言,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郧阳二棚子.jpg  郧阳二棚子《福临门》剧照

  郧阳二棚子
  郧阳二棚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源于明末清初。腔调主要有琴子腔、八岔子、彩腔组成。其音乐有极强的抒情性和叙事性,适合表现人物情感和生活场景。
  该剧以农村计划生育为背景,通过计生干部走访慰问计生户,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计生家庭的扶助政策、奖励政策、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使那些重男轻女的计生家庭认识到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样,打消了养老顾虑,彻底改变了落后的生育观念。该剧贴近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曲剧.jpg   房县专场演出现场

  曲剧
  曲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 “高台曲”或“曲子戏”。腔调大多采用 “杂牌小调”的形式,仅有 “阳调”、“剪靛花”、 “诗篇”等十余支。曲剧的曲牌大多由两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种垛子组成,有大牌子 (大调)、中小杂牌 (小调)和丝弦曲牌之分。风格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本剧讲述的是懒汉李堂赌博成性,家产全部被输光,气死老母亲,还欠下巨额赌债,追债方逼债上门,其妻自杀未遂后,将李堂告上法庭,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剧警示世人要远离赌博。

  郧西三弦.jpg  郧西三弦《乞巧坊》剧照

  郧西三弦
  郧西三弦的艺术形式介于民间曲种和民间剧种之间。以郧西民间曲调为主旋律、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以郧西地方口音为发声方法的一种演唱体系。传统郧西三弦主要曲牌有140余种,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核心唱腔、变体唱腔和辅助曲牌等三大类。
  该剧讲述的是:在外打工多年的女青年乞巧儿,新婚后一人回家乡郧西探亲,到家后认定了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项目----手工织布,于是投资创办了自己的“乞巧坊”。同在外地经商的丈夫牛洋,见妻子一去不回,放心不下,便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回家乡探个究竟。于是,在丈夫、妻子和妹子之间,为手工织布坊的投资和发展,发生了一段饶有趣味的争执。
  本剧最大亮点就是郧西县大胆启用新人。据了解,《乞巧坊》中除男主演外,其余演员的年龄均在20岁左右,饰演乞巧的王丽,年仅17岁,是参加第二届地方戏曲调演的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年轻演员们耳目一新的表演,为第二届地方戏曲调演吹来了清新之风,也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戏曲事业美好的未来。

  竹溪山二黄.jpg   竹溪山二黄《爹爹挂墙头》剧照

  竹溪山二黄
  山二黄,又称汉调二黄,属皮簧腔系。它是自清代中期流行于鄂西北地区的古老地方剧种,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山二黄是乾隆、嘉庆年间随荆、襄移民带进山的楚调与鄂西北方言语音、民间杂腔小调以及民俗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山二黄早期以楚调为基础,因鄂西北地处鄂、渝、陕交界,民众杂居,“民多秦音、俗尚楚歌”。通过200余年的文化融汇和繁育,逐步形成了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竹溪靠近陕西,汉腔沿着汉水一路传过来,逐渐与十堰地方语言融合,形成独具十堰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山二黄”。在其早期发展时期,主要以业余清唱为主,故又俗称“坐万字”。比较成熟的山二黄曲牌十分丰富,有丝弦曲牌、吹弹曲牌等。音乐则由声腔、杂调和打击乐三部分构成。其声腔包含西皮、二黄两大类,兼及声腔和杂调,较早时期也吸收了昆曲的某些精华部分。山二黄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剧讲述的是劳碌一生的张瓦匠养老的故事,两个儿子彼此推诿、两个儿媳互斗心计、最后却为一罐“无价宝”而戏剧性地争着养老……
  该剧意在教育人们孝老敬亲,弘扬传统美德。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