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物语之四
卢家波
又圆又大的月亮,是从对面山顶的那棵百岁老花栗树纵横交错的枝丫间浮起来的,猛然看去,还以为是老花栗树成了精,睁开了圆润的银色大眼。月亮一升上来,村庄就罩上了轻纱,斑竹的影子投在了白墙上,有风吹过,墙上的画动了起来,比郑板桥笔下的竹子都显精神。正是收获和播种的季节,空气里飘动着麦子成熟和新翻水田的香味,以及农家特有的猪、羊的味道。蛙鼓齐鸣,虫声叽叽,父辈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闲下来,有油无盐地拍着“民国往年”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故乡夜景,但多年来,总被俗务缠身,再没有细细体味故乡的月夜,此时竟觉得故乡月夜是如此亲切而又陌生。
已经年过七旬的爷爷,背起了渔网,把巴篓递给了我,“找一碗鱼汤去,”爷爷并不说是去打鱼,而是说找鱼汤,那口气就好像河里的鱼是他养的,叫它们什么时候变成鱼汤都行。沿河的砭子路只有一脚宽,在月光下,像一条银环蛇,蜿蜒在高大的麻柳、低矮的糯米松之间。我们没带手电筒,穿着草鞋的爷爷在这窄窄的路上却能健步如飞,我跟不上,因为我得时不时地找路,爷爷就经常停下来等我。走路的时候,爷爷就会讲起他夜晚打鱼碰到的“鬼事”,有随波逐流的“鬼火”,有已经故去的人的咳声,还碰到过“鬼打墙”。在月光下,路外的树影好像一个个人站在野地里,山崖也做势欲扑,我只觉得脊背后面发凉,央求爷爷别讲了,但爷爷哈哈地笑了,说:“世间哪里有鬼,只不过是人自己吓自己而已。”爷爷是不怕“鬼”的,他在涨潮的夜晚,经常独自一人跑几十里打鱼,但素来胆小的我,想听他的故事,又怕听。
河滩里好像铺满了碎银子,那是鹅卵石在月光下的伪装,满河的水在月光下寂静地流着,其实河水流动是有声音的,但这种声音在月光下听起来却是如此的飘缈和蒙胧,河面上有雾,轻薄的一层,不禁使人联想起凌波仙子的故事。爷爷收拾好网,向河的深处淌去,他在水里行走,不弄出一点声响,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他瞅准了地方,用力把网撒了出去,网划出一个形态优美的圆圈,向更远的水面罩去,发出利落的落水声。爷爷并不急于收网,而是先抖掉纲绳上的水,待网落底了,才不疾不徐地收网。网里有没有鱼,在网落底的时候就知道了,他有手感。如果有鱼,特别是有大鱼的时候,在网离水的时候,他会迅速托住网底,轻捷而快速地跑向河岸,如果没有鱼,他会在水里把网抖干净,撒出下一网。并不是每一网都有收获,网里大多数只有石头和一些浪渣,但爷爷并不着急,仍然认真地期待着下一网会有大鱼落网。爷爷撒网的姿态老练而优美,这是一个在河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渔人的经验积累。风习习地吹着,带来河水腥甜而清新的味道,月光朗朗地照着,几十步之外的东西都清晰可见,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一些虫子的叫声和着千古不变的流水声,在这样的境况中,人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处何方,也许是在虚无的太空里,也许是在某首唐诗宋词的意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只剩下这明月朗朗,河水悠悠。
巴篓里的鱼还是渐渐多起来了,都是一大乍长,没有太小的,爷爷打鱼从不取小鱼,即使小鱼误入网中,也都被爷爷小心地摘下来,抛入河中放生,他说,这些鱼子鱼孙还没长好,暂时寄在河里养着,等大了再来取。一条河滩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丈量到了尽头,到收网的时候了。走在回去的路上,却忽然发现瞌睡袭来了,没了吃鱼的兴头,我忽然明白爷爷为什么喜欢打鱼而不大爱吃鱼的原因,看来有些事情,引人入胜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月光仍然朗朗地照着,河滩被我们摔在了身后,河水静静地流着,我们没在河里留下一丝痕迹。
卢家波
又圆又大的月亮,是从对面山顶的那棵百岁老花栗树纵横交错的枝丫间浮起来的,猛然看去,还以为是老花栗树成了精,睁开了圆润的银色大眼。月亮一升上来,村庄就罩上了轻纱,斑竹的影子投在了白墙上,有风吹过,墙上的画动了起来,比郑板桥笔下的竹子都显精神。正是收获和播种的季节,空气里飘动着麦子成熟和新翻水田的香味,以及农家特有的猪、羊的味道。蛙鼓齐鸣,虫声叽叽,父辈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闲下来,有油无盐地拍着“民国往年”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故乡夜景,但多年来,总被俗务缠身,再没有细细体味故乡的月夜,此时竟觉得故乡月夜是如此亲切而又陌生。
已经年过七旬的爷爷,背起了渔网,把巴篓递给了我,“找一碗鱼汤去,”爷爷并不说是去打鱼,而是说找鱼汤,那口气就好像河里的鱼是他养的,叫它们什么时候变成鱼汤都行。沿河的砭子路只有一脚宽,在月光下,像一条银环蛇,蜿蜒在高大的麻柳、低矮的糯米松之间。我们没带手电筒,穿着草鞋的爷爷在这窄窄的路上却能健步如飞,我跟不上,因为我得时不时地找路,爷爷就经常停下来等我。走路的时候,爷爷就会讲起他夜晚打鱼碰到的“鬼事”,有随波逐流的“鬼火”,有已经故去的人的咳声,还碰到过“鬼打墙”。在月光下,路外的树影好像一个个人站在野地里,山崖也做势欲扑,我只觉得脊背后面发凉,央求爷爷别讲了,但爷爷哈哈地笑了,说:“世间哪里有鬼,只不过是人自己吓自己而已。”爷爷是不怕“鬼”的,他在涨潮的夜晚,经常独自一人跑几十里打鱼,但素来胆小的我,想听他的故事,又怕听。
河滩里好像铺满了碎银子,那是鹅卵石在月光下的伪装,满河的水在月光下寂静地流着,其实河水流动是有声音的,但这种声音在月光下听起来却是如此的飘缈和蒙胧,河面上有雾,轻薄的一层,不禁使人联想起凌波仙子的故事。爷爷收拾好网,向河的深处淌去,他在水里行走,不弄出一点声响,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他瞅准了地方,用力把网撒了出去,网划出一个形态优美的圆圈,向更远的水面罩去,发出利落的落水声。爷爷并不急于收网,而是先抖掉纲绳上的水,待网落底了,才不疾不徐地收网。网里有没有鱼,在网落底的时候就知道了,他有手感。如果有鱼,特别是有大鱼的时候,在网离水的时候,他会迅速托住网底,轻捷而快速地跑向河岸,如果没有鱼,他会在水里把网抖干净,撒出下一网。并不是每一网都有收获,网里大多数只有石头和一些浪渣,但爷爷并不着急,仍然认真地期待着下一网会有大鱼落网。爷爷撒网的姿态老练而优美,这是一个在河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渔人的经验积累。风习习地吹着,带来河水腥甜而清新的味道,月光朗朗地照着,几十步之外的东西都清晰可见,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一些虫子的叫声和着千古不变的流水声,在这样的境况中,人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处何方,也许是在虚无的太空里,也许是在某首唐诗宋词的意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只剩下这明月朗朗,河水悠悠。
巴篓里的鱼还是渐渐多起来了,都是一大乍长,没有太小的,爷爷打鱼从不取小鱼,即使小鱼误入网中,也都被爷爷小心地摘下来,抛入河中放生,他说,这些鱼子鱼孙还没长好,暂时寄在河里养着,等大了再来取。一条河滩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丈量到了尽头,到收网的时候了。走在回去的路上,却忽然发现瞌睡袭来了,没了吃鱼的兴头,我忽然明白爷爷为什么喜欢打鱼而不大爱吃鱼的原因,看来有些事情,引人入胜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月光仍然朗朗地照着,河滩被我们摔在了身后,河水静静地流着,我们没在河里留下一丝痕迹。
相关新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