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古建筑
竹山县上庸古建筑。
上庸古建筑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包括三盛院和黄州会馆。
三盛院位于原田家镇两河村的泗河与堵河交汇处的西北平坝上。该古建群地跨竹山、竹溪两县,坐西向东,砖石木结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结构为同式三幢并列,整个大院呈“王”字形,共48个天井院,总建筑面积达百余亩。至上世纪80年代,主体建筑还保存七个单元,其中竹山境内三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较为完整,另一个单元损毁严重,建筑面积1619平方米。
黄州会馆原来位于原田家坝镇北坝老街东端,深河、苦桃河分别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在这里汇入堵河,水路交通便利,昔日黄陂、麻城一带商人长期在堵河沿岸一带的竹山、田家等地经商,择此风水宝地定居,并集体捐资修建了黄州会馆。根据现存庙内清嘉庆十六年为塑庙内神像捐银功德碑文推考,黄州庙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2008年10月31日—2009年9月15日,为配合潘口电站建设,竹山县政府启动三盛院、黄州会馆迁移复建保护工程,将三盛院、黄州会馆拆迁到新集镇——上庸镇按原样复建,修旧如旧,使三盛院、黄州会馆重新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三盛院、黄州会馆是竹山堵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实物,是研究原田家坝镇、研究堵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依据,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房屋建筑融合了地方建筑形式与鄂东南建筑的风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准,是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
高家花屋
高家花屋天井内景。
高家花屋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1组的白马山半山坡上。建于清朝中期,建筑面积1066.34平方米,现有村民12户38人。
坐北朝南的高家花屋,面阔七间,一进三重两天井四合院布局,前半部分砖石木结构,后半部分以土木结构为主,前低后高,楼上楼下,错落有致。沿大门前十三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选材精良、精雕细刻的八字门楼,大气磅礴。从大门开始,院内的砖、石、木雕刻工艺精品比比皆是,件件传神。从砖雕门楼到大理石雕门槛、门鼓、门枋、门眉、柱础,到正面外墙上青石雕刻的“福”、“禄”、“寿”、“喜”窗户,到院内木雕的门、窗、户、扇、檐板、柱头等等,精雕细琢,技法娴熟,雕刻既有圆雕、透雕,还有高浮雕、浅浮雕,线条流畅,造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雕刻图案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田园风光,又有“龙凤呈祥”、“喜鹊闹梅”、“鹿鹤同春”、“凤戏牡丹”等瑞象,整体建筑装饰呈现出一派富贵、吉祥、古朴、凝重、清新、雅致、恬静、和谐的田园贵族生活景象。
在花屋四周檐墙和外墙窗户边缘尚残存上百米的彩绘装饰壁画,色彩艳丽,构图工整,内容丰富,所描绘的形象生动传神,线条采绘简洁明快,虽经百年风侵雨蚀,仍光彩照人。
建筑风格上,花屋采用“马头式”封火墙,在我国南北古民居建筑自我保护做法上是一个独创。该古建不论是建筑形式、建筑内容,还是建筑风格,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竹山县上庸古建筑。
上庸古建筑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包括三盛院和黄州会馆。
三盛院位于原田家镇两河村的泗河与堵河交汇处的西北平坝上。该古建群地跨竹山、竹溪两县,坐西向东,砖石木结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结构为同式三幢并列,整个大院呈“王”字形,共48个天井院,总建筑面积达百余亩。至上世纪80年代,主体建筑还保存七个单元,其中竹山境内三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较为完整,另一个单元损毁严重,建筑面积1619平方米。
黄州会馆原来位于原田家坝镇北坝老街东端,深河、苦桃河分别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在这里汇入堵河,水路交通便利,昔日黄陂、麻城一带商人长期在堵河沿岸一带的竹山、田家等地经商,择此风水宝地定居,并集体捐资修建了黄州会馆。根据现存庙内清嘉庆十六年为塑庙内神像捐银功德碑文推考,黄州庙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2008年10月31日—2009年9月15日,为配合潘口电站建设,竹山县政府启动三盛院、黄州会馆迁移复建保护工程,将三盛院、黄州会馆拆迁到新集镇——上庸镇按原样复建,修旧如旧,使三盛院、黄州会馆重新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三盛院、黄州会馆是竹山堵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实物,是研究原田家坝镇、研究堵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依据,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房屋建筑融合了地方建筑形式与鄂东南建筑的风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准,是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
高家花屋
高家花屋天井内景。
高家花屋位于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竹山县竹坪乡解家沟村1组的白马山半山坡上。建于清朝中期,建筑面积1066.34平方米,现有村民12户38人。
坐北朝南的高家花屋,面阔七间,一进三重两天井四合院布局,前半部分砖石木结构,后半部分以土木结构为主,前低后高,楼上楼下,错落有致。沿大门前十三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是选材精良、精雕细刻的八字门楼,大气磅礴。从大门开始,院内的砖、石、木雕刻工艺精品比比皆是,件件传神。从砖雕门楼到大理石雕门槛、门鼓、门枋、门眉、柱础,到正面外墙上青石雕刻的“福”、“禄”、“寿”、“喜”窗户,到院内木雕的门、窗、户、扇、檐板、柱头等等,精雕细琢,技法娴熟,雕刻既有圆雕、透雕,还有高浮雕、浅浮雕,线条流畅,造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雕刻图案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田园风光,又有“龙凤呈祥”、“喜鹊闹梅”、“鹿鹤同春”、“凤戏牡丹”等瑞象,整体建筑装饰呈现出一派富贵、吉祥、古朴、凝重、清新、雅致、恬静、和谐的田园贵族生活景象。
在花屋四周檐墙和外墙窗户边缘尚残存上百米的彩绘装饰壁画,色彩艳丽,构图工整,内容丰富,所描绘的形象生动传神,线条采绘简洁明快,虽经百年风侵雨蚀,仍光彩照人。
建筑风格上,花屋采用“马头式”封火墙,在我国南北古民居建筑自我保护做法上是一个独创。该古建不论是建筑形式、建筑内容,还是建筑风格,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关新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