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宝丰镇委员会
税费改革后,宝丰镇村级债务总额为767.28万元,人平负债140余元;村级债权仅703.75万元,其中农户欠款高达615.32万元。长期以来,沉重的债务一直是困扰村级组织发展的最大“拦路虎”,不解开这个“结”,农村基层组织就很难正常运转。为此,今年以来我们以化解村级债务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自我调控能力,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规范运转,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主要作法
1、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化债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宝丰镇村级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抽调经管、财政、金融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村支两委成员为成员,全面负责指导、协调、处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办公室下设业务清理、综合材料、宣传报道三个工作组,并抽调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干部集中办公,专职专业抓化债工作的落实。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面铺开”的总体思路,我们认真研究政策,吃透上级精神,先在上坝村进行试点,并制定了《化解村级债务“三清”工作方案》。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宝丰镇化解村级债务实施方案》,全面明确村级债务化解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对化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三是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由驻点镇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组成的村债化解“三清”工作组,并对村债化解工作专班、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化债业务培训,作出了统一要求,制发了“五表二书”,明确了工作责任,统一了思想行动,从而形成了全镇上下同心协力抓化债的思想共识。
2、宣传发动,夯实化债工作基础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把村级债务化解工作相关政策和精神宣传到家喻户晓,我们首先召开各村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学习化债政策,充分尊重他们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利用党员同群众联系密切的特点,让他们充当“广播”和“喇叭”,不间断的宣传化债政策;利用党员知识水平相对高一些的特点,举办化解村级债务专栏版报,刷写固定标语横幅;利用党员农村经验丰富的特点,编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致外出务工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致宝丰籍外出工作人员的一封信》,拍摄了反映化债试点工作的专题片,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清理化解工作中党员优秀典型,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化债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层层动员,统一思想行动。为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化解村级债务政策上来,我们以村支两委为核心,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主理财小组、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明白群众座谈会,就化债工作统一思想;召开了全镇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化债工作的政策和任务,统一行动。在“三清”全过程中,我们做到随时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工作专班会、村民主理财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充分调动和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大大促进了清理工作的扎实推进。
3、严把政策,理顺村级财务秩序
一是依靠党员做好债务认定工作。为扎实搞好村债化解中“债权、债务、资产”的清理工作,我们依靠党员,坚持上门入户对债务数据进行逐户逐笔核对,并与农户签订《村级债权核定书》。在试点村上坝村债务认定工作中,通过对504户债务人所欠323329.41元债务的认真核对,有384户欠款对象对所欠债务进行了签字认可,同时签订了《村级债权核定书》,认可金额达247840.03元,认可率为76.7%。对列为五保、举家外出、对债务有异议没有签订《村级债权核定书》的农户,我们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村规民约和约定俗成的惯例,在县化解办的具体指导下,以各基层党组织为中心,针对债务人分户逐笔提出债务有效或减免缓等处理意见,提交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决定,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分组张榜公布,并将处理意见进行分类归并整理,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党员参与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化解村级债务“三清查”18条问题解答。正是依靠党员、群众的力量,我们顺利完成了村级债权、债务、资产清理核定工作,签订的核定书和认定书达到100%。
二是引导群众自觉主动清欠化债。在“三清”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边清理边化解,以清理促化解,不搞化债“讨债”,化债“逼债”,化债“索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化债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清理,特别是化解村级债务政策的广泛宣传,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他们纷纷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踊跃偿还欠款。上坝村五组村民张胜清,一家6口人,97年以来累计欠村集体各类款项2997.6元,因村支两委撤了其父张天位农电员的职务,因此对村干部有抵触情绪。清理核对中,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干部,背着原始帐目票据,在41度的烈日下步行4里多小路,两次上门对他讲政策,摆道理,逐笔核对查实,张很受感动,除两笔帐目需找当事人进一步调查核实外,一次性主动付清其余欠款2373.8元。在整个清理过程中,工作组反复讲明化债工作只清理核对、不强调清欠的政策要求,但仍有105户欠款对象自觉偿还了陈欠款,43户偿还了部分欠款,总额高达32874.5元,占村级债权总额的10%。
三是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三清”过程中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按照翻阅大量档案资料,广泛调查取证,紧紧依靠党员、群众力量进行解决的办法,分门别类解决这些久拖未决的难题,力争做到不留后患。上坝六组村民梁荣山,三组村民方浩,分别欠款962.8元和1904.78元,均因担任村组干部期间的工资及客餐费等未结算清楚而拒不签字认帐,经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基础上核实情况,依据当时有关文件规定合理核定其报酬,将他们的债务分别抵兑为794.8元和694.18元后,他们不仅主动签定了《村级债权核定书》,而且将外出打工挣得的仅200元钱拿来偿还了债务。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群众心悦诚服,村干部如释重负。
4、创新机制,确保村级协调运转
长期以来,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是影响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首要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财务管理工作不在体制上创新,不在制度上完善,农村财务和村级债务必然重蹈“前清后乱”、“前化后增”的覆辙,化债工作成果必将付诸东流。为此,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村级资金、帐务由镇经管站管理的“双代管”体制,形成了一套“专户储存、分村建帐;权属不变、村级预算;小额周转、大额报批;用后审计、财务公开”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村级资金帐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在推行“双代管”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各村以前的收支业务进行彻底结算,对农户欠款、应收款、应付款、借款等村级债权债务进行逐笔整理,健全帐目,对集体资产进行盘点登记,资金缴入专户。对村级债务实行严格锁定,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杜绝新增债务。“双代管”制度的实施,有效实现了财务管理从以前的“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的转变,从源头上堵住了农村“三乱”,杜绝了各项不合理开支,从而节约有限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化解历史债务,使村级债务理得清,锁得住,化得了,不反弹,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主要成效
1、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为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锁定村级债务,我们安排经管站组成审计工作组对全镇29个村2002年底以前的集体财务进行了彻底审计,全面结算多年遗留的集体与农户的帐目。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理解和信任,为村级组织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在试点村上坝村共有村级债权债务90多万元,涉及到单位、农户500多户,2000多人,要在短期内清理核定到人头,困难之大,矛盾之多,可想而知。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困难考虑足,把矛盾琢磨细,不打无准备之仗。正是由于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发挥了村支两委核心作用,确保了这些债权债务的签字认定。从“三清”到化解的两个多月中,全村无一人上访,无一例扯皮,群众心平气和,理解支持,真正实现了理一方财务,还一方安定的目的。
3、锤炼了党员干部作风。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说到底是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然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在整个化债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怕吃苦受累,一门心思扑在化债工作上,帮助群众释疑解惑,提高了政策水平,改进了工作方法,锤炼了干部作风。
4、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沉重的村级债务是困扰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最大障碍,使村干部感到压力重重,工作不思进取,甚至有时萌生退意,更谈不上谋求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债务的清理,发挥了“润滑油”、“减压阀”的作用,有效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还了群众以明白,给了村干部以清白,使村干部如释重负,不仅使村干部松了绑、减了压,也使村集体债务消了肿,因而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