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一个宗旨就是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县也适时确立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发展战略,以生态理念认识当前林业发展现状,准确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应对措施,全面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县林业发展的现状
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9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5.2%,人均占有0.6hm2,森林面积13.3万hm2,其中速生丰产林2.55万hm2,经济林0.29万hm2,薪炭林1.1万hm2,国土森林覆盖率为37.6%,林业用地森林覆盖率为49.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24.6万m3。林业总产值2889万元,人均占有64.69元,林业用地亩平产出6.94元。当前我县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生态理念,部门联动不够。林业具有极强的社会性,需要各行各业相互协作,少数部门忽视了林业的生态地位,对造林绿化任务消极回避、应付了事,造成资金不能到位,任务不能完成,措施不能落实,规划不能实现;部分基层领导具有短期行为,对林业的周期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量化,经济块头小,轻视林业重要作用,导致在工作上出现“春季忙一阵,平时无人问等问题,致使竹山还有荒山荒地面积0.96万hm2亟待绿化,森林覆盖率低,林业用地绿化率低,路、渠、河、堤、村庄绿化率低。
二是林业产值低,林种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3%,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2%,林业用地利用率低,产出也低。在全县森林面积中,五大林种比例失调,速生丰产林占19.17%,经济林占2.18%,薪炭林占8.27%。经济林、薪炭林比重低,速生丰产林面积又不大,难以形成强大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是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林业贡献率低。全县现有林业科技人员106人,其中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37人,技术员23人。17个林业工作站,共有40名工作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名。近几年,由于人员变动频繁,科研机构名存实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科技人员难以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等原因,致使造林绿化、幼林抚育、资源保护,病虫防治等工程技术很难落到实处,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12%。
二、把握发展机遇,正视产业挑战
我国正当林业形势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加入wto给我县林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我县加强基础和生态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快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给林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三是劣质和大路货产品市场将迅速萎缩和消失,用生态理念组织生产、加工无公害和绿色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已经启动,我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加强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五是林业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入;六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大大提高了林业的社会地位,扩大了林业的社会影响,给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使我国林业真正开始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无偿使用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生态效益、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国加入wto后,给相对落后的竹山林业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县林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产业体系不完备;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林业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县与周边县市相比,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由于林业行业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旧机制的制约、旧观念的干扰和旧框框的束缚,给我们推动林业的发展增添阻力。
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我们以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生态理念,强化各项措施
我们必须把坚持生态理念作为面对入世挑战的基本对策,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明确目标,营造环境,抓好调整,深化改革,科技兴林,提高质量,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抓好新时期的林业工作。
1、明确目标,营造环境。到2010年,我县林业发展的总目标是: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路、渠、河、堤绿化率达到98%以上,林业用地绿化率达到98%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镇人平公共绿地面积在5m2以上。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林业总产值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林业用地亩平产出达75元,林业科技贡献率35%以上,生态质量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当前林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林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宣传生态建设的作用、意义、方法和经验;宣传林业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以造就良好的生态建设环境,形成造林、育林、爱林、护林与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生态和产业氛围。
2、抓好调整,深化改革。在调整中要突出优化三个层次的结构:一是优化生态体系配置结构,充分发挥防护林对社会经济保障作用。二是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在林种结构调整中要加大生态经济兼用林比重,在树种结构调整中要加大竹子、木本药材和干果林的比重,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三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竹产业、药材产业,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营造笋竹两用林、木本药材林,建立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促进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998年,县人大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我县进入了林权拍卖的高潮。实践证明,由于经营机制的转换,投资主体的改变,人们的植树造林积极性高涨了,管理责任增强了,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了,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业的发展。因此,要在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辟资金渠道,大力发展民营林业,鼓励群众采取买断、租赁、承包、拍卖、合作造林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林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3、科技支撑,提高质量。一是大力引进,培育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工作;二是大力推广已取得的林业科技成果,如“911”生根素的使用等林业实用技术;三是加大林业科技培训力度,开展林业技术咨询,把林业科技送到村、户;四是完善林业科技网络,建立县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科技推广站,村级林业科技推广点,为全县广大林农提供优质服务;五是大力引进林业科技人才,缓解当前林业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切实提高新产品质量和环境容量,增强生态功能和竞争能力,用先进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支撑林业两大体系。
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级领导要将林业建设作为搞好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切入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领导干部任期林业目标责任制度,将工作实绩与干部的政绩挂起钩来,纳入年度经济目标兑现。凡未能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乡镇,其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均不得晋级、不得提拔重用。
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打击超限额采伐行为,做到心不慈、手不软;加强林地管理,杜绝林地的逆转,严格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确保竹山的林地面积只增不减;抓好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坚持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消灭无烟森林火灾;搞好森林防火,将火警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严禁乱捕滥猎、乱挖滥采珍稀野生动植物。严厉打击多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公开案例,惩一儆百。(竹山县林业局 郑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