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舆论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
竹山报社 陈 勇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民主监督方式,是报纸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社会功能,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它主要是以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来干预现实社会生活,形成舆论强势,迫使被监督对象接受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对改进党和政府工作,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促进社会稳定,有其他民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舆论监督工作,作为党报,搞好舆论监督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能,必须经常性的开辟“焦点透视”、“读者热线”、“社会写真”、“人与法”等专题专栏,抨击时弊,鞭挞邪气,伸张正义,抑恶扬善,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党的新闻工作的总方针,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激浊扬清,扶正驱邪,推动和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对新时期舆论监督工作的实际,本文试图简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突出重点 选择典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推动各项工作的转轨定型。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会不断出现。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切入点。当地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事项,必定是人民群众热切盼望解决的焦点问题。作为党报必须突出重点,选择典型,抓住热点问题开展舆论监督。这样,既会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也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舆论监督工作,切忌头发胡子一把抓,找不准重点,分不清层次,东一榔头西一棒,必须在突出重点、选择典型的前提下,剖析问题,找准症结,做到舆论有效,监督有力。
深入采访 实事求是
新闻贵在真实,舆论监督的力量在于实事求是。真实性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力所在,舆论监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新闻记者应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上,通过客观公正的事实来报道新闻事件,触动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公开暴露其丑恶行为于光天化日之下,一夜之间使监督对象名闻天下,并让其臭名远扬。为防止监督稿件“胎死腹中”或者发出去成为“虚发的炮弹”,没有社会震动,形不成强大声威,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慎之又慎,不辞劳苦,深入当事人之中,深入群众之间,深入到矛盾焦点的前沿阵地,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进行深刻的剖析,对稿件中涉及的人和事、数字和事实情节要当面查清,反复核实,不能添盐加醋,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逻辑推理,不能超过事实范围评头论足,不能编造事实情节,不能公布不准确的数据,有效避免舆论监督失败,以防所反映的事实有出入或出现失实现象,引起社会争议和司法诉讼。在稿件中,必须字字体现实事求是,坚持用事实说话,使被监督对象服气,让有关部门理解和支持,让党和政府引起重视,加强督办检查,限期整改,推进工作。
立足教育 以善待人
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新闻事件,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工作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舆论监督工作中,不能为曝光而曝光,为批评而批评。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扣帽子,打棍子,更不是否定一切。根本目的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始终围绕有利于党和政府工作“帮忙而不添乱”的原则进行。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对开展舆论监督支持与反对的一把“标尺”,被曝光对象的信服与不服,是对开展舆论监督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检验,对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冷静思考,注重调查研究,不能听一面之词,被人家当枪使,不能代他人搞打击报复,也不能替自己泄露私愤。舆论监督只有出于公心,客观公正,其监督才能得人心,其媒体才能有信誉。要立足教育,以善待人。要报道那些群众普遍关心的,为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此贴近读者,吸引读者的目光,触动读者去关注,去思考、去议论,引导社会舆论,使舆论监督产生权威性,达到解决问题,有利发展,推进工作,促进稳定的目的。
跟踪监督 取信于民
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效监督上;舆论监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众的知情和参与上;舆论监督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落实上;舆论监督结果的评估,主要体现在新闻媒体的社会口啤上。作为党的喉舌的报纸,在行使舆论监督这项权利时,要注意把握尺寸、务求实效,善始善终,不可一曝了之,必须跟踪采访,跟踪监督,必要时可以铺天盖地,图文并茂,到主管部门进行专访,到事件发生地去听取群众呼声,也可与其他新闻媒体整体联动,协同作战,强化舆论造势,扩大社会影响,引人注目。一旦监督出来的人和事为大家所关心,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不能虎头蛇尾,要把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待清楚,天天关注、时时介入、层层剖析、揭开表层直到深层次的问题,最终还要反映处理结果,见好就收,善始善终,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处理问题的信任度,避免舆论监督前紧后松,大打折扣,失信于民,保障舆论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良性循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