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潭上拍古今
作者:袁斌
七月的蒙蒙细雨中,堵河廊桥悄然开通,尽管还未经装修,桥上已是车来车往,不时有行人在廊道上驻足观望。这是竹山县第一座廊桥,不少人知道廊桥之下的水域,过去叫做将军潭,却不知道将军潭有多少故事,更不知道这一座廊桥跨越了多少时光!
堵河由西向东奔来霍山,却被霍河直直撞了一下腰,于是在相互缠绕中扭身向北,在拐弯处留下大片的沙滩,也在霍山脚下留下一个深潭,名曰将军潭,潭边沙滩也就称为将军滩了。
霍河自然因霍山而得名,而霍山来历不凡。传说女娲娘娘肩挑五彩石、脚踏祥云飞过此地,扁担突然断了,一块石头掉下来,就是霍山。但没有人知道将军潭的得名了,大概因为这里向来是一个重要的渡口吧,东来西往的行人来此渡口,哪怕是位高权重的将军,也得下马上船而渡。竹山古县志记载:“将军滩渡,县南一里设船一只,系民渡各社补修,上通房县,下通郧县。”从竹山县城过将军潭到文峰,是竹山的东大路,可通房县,直入荆襄;堵河自郧县韩家洲入汉江,沿堵河而下自然可到郧县,乃至于老河口、汉口等更远的地方。
距今九十万年以前,郧县就有直立人类活动。也许一万年前的某一天,一群郧县人沿着堵河就来到了霍山,在霍山脚下结草为庐,在将军潭边磨石为器。此后,此地,人类生生不息,建过护福寺,又在护福寺的遗址上建过霍山中学。——这虽然包含着对人类远古历史的臆想,却有很多实物可以佐证一二。一九七三年,霍山中学在扩建运动场的时候,出土了大量陶片、玉、石器,石器有刀、斧、铲、锌、凿、锄、镰、石柞等,有一把石刀因为玉化程度较高,又被称为玉刀,此刀把柄部位采用了钻孔工艺,石刀的刃部、尖部仍十分锋利,刀刃厚在0.2一.0 3厘米之间,后来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个新石器文化遗址,后来被称为霍山遗址或者护福寺遗址,后来还出土了东周、西汉时的器物。
护福寺的原名应该叫护佛寺,竹山古县志记载:“护佛寺,城南二里,旧名白莲寺,在霍山顶。嘉庆八年,知县范继昌移建于霍河口。”
高大的寺庙、银白的沙滩、悠闲的钓客、幽深的潭水、往来的渡船……对城墙之内的文人墨客来说,这就是风景。很久以来,“军滩烟雨”就列为竹山十二景,被人们歌之咏之。康熙年间,河南饱学之士史求忠,由郧阳来到竹山,郧阳太守郭维桢出资,为他盖了几间茅屋,名之为“竹山草堂”,史求忠在堂前屋后栽植松竹,住了十多年,并且编撰竹山县志。他写的县志不是竹山最早的县志,但很多内容却是后来修志者的依据。他当然把“军滩烟雨”写进了诗里:“树色岚容雾里看,一川风雨碧漫漫,惭余自少鱼虾分,慵着羊裘理钓竿。”还有一个叫李正余的,也是那么羡慕钓鱼人:“山光水色属军滩,烟雨濛濛秋气寒。最是渔家行乐地,连声欵乃整鱼竿。”
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居然会沦为血腥之地。将军潭下的沙滩(大致在堵河钢坝的东端),晚清时成为处决罪犯的地方,俗称“枪靶子”。就是在将军潭边,也发生过杀人抛尸的恶行。往事不堪回首。
由于上游小漩水电站的控制和下游堵河钢坝的蓄积,将军潭一带早成平湖,竹山廓桥将跨越将军潭,连接起两岸的广场和高楼,成为竹山县新的风景。小子理应附庸风雅,胡谄几句:“凭栏夜深沉,廊桥连古今。霍山立万载,堵水流不停。光怪军潭浪,陆离绿松城。皎皎明月朗,曾照磨石人。”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简介:
袁斌,上庸北坝人,做过教师,现供职于竹山县融媒体中心。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