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人写的竹山故事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是:
研学之路 诗意之旅
作者:严丹丹
金秋十月,圣水湖畔,蜿蜒栈道,一群少年正谈笑风生,他们,追求的不止课本里的诗歌,还有可用脚步丈量的远方。他们,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二为一,他们开启了张振武小学研学的新篇章。
朝阳冉冉升起,六辆大巴满载张振武小学五年级师生,朝着有“庸国”历史的上庸镇驶去,车内,激动万分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停吟诵着国学经典,这可是他们第一次参与研学旅行。他们将从这里开始触摸历史的脉搏,了解古庸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来到展览室,在那里,白鹭从课本里的散文诗中跳将出来,鸳鸯从妈妈做的鞋垫里活过来,鱼儿从水里游过来……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对这个不一样的课堂充满了激情。通过观看了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宣传片,大家知晓了湿地公园的规模,认识了动植物明星标本,了解了作为个人,如何为保护湿地尽一份力。
来到庸王颂碑前,“庸”字的三种字体吸引着他们去主动了解庸国的历史。他们随着导游一起大声诵读庸国的国风——务实!持中!崇雅!尚勇!带队的严老师旋即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入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孩子们讲解这八个字的现代涵义,教育孩子们要做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古庸国的国风就这样镌刻在他们脑海里,挥之不去。
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了解中华历史的变迁,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敬与热爱,在于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孩子们认真倾听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等神话传说,感受竹山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老一辈人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好少年,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和家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样,祖国才会更加强大。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到太和梅花谷,孩子们就大声吟诵起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感受梅花谦逊豁达、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又在诗词长廊中游走,互相比拼,俨然一场别样户外诗词大赛。
步行到北山草堂,导游引导孩子们逐项体验琴棋书画的乐趣和沙画的神奇,于是,在这北山草堂,上演了精彩纷呈的表演:毛笔字书法欣赏,沙画展,读书会,象棋比赛,古筝演奏,茶艺博览……一时间,寂静的北山草堂被振武少年渴望文化艺术的热情点燃,喧闹不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文学艺术,还有传统文化。太和观外墙醒目的白色大字勾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正好给孩子们补了这块知识的空白,通过讲解,孩子们终于明白:道家文化是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纳哲学内涵,效法自然。何老师乘机给孩子们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导孩子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善待它们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孩子们也从实际出发,承诺要从小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
夕阳映观,振武师生们拾级而下,从潺潺流水中的搭石上走过,那协调有序的步伐,那影影绰绰的身姿,又何尝不是研学之旅中充满诗意的美景呢?
郭海荣,现供职于竹山县疾控中心。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