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青春期,就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阳光有露珠;青春期,还是一匹撒欢的小马,有驰骋有倔强;青春期,也是夏日的雷雨,有清凉有烦躁。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七年级的过渡,他们青春期的独特已悄然而至。对于第一次面临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初中生,我也在这条青春的长河中且歌且行,顺势漂流。
这是我从教生涯中第一次教授初中,以往的小学教育经验在应对七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们还是游刃有余。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教育对象的成长让我不得不改变教学方法了。
虽第一次教授初中,但这也是一个独特的起点。教完七年级上学期,便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只能让我隔空教学,而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变化,似乎成了断层。
小阳的变化就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犹记得七年级上学期的某个周六,我在县城逛街,正驻足在一家商店门口观望,一声洪亮的“程老师好!”打断了我,我扭头一看,小阳正九十度的朝我鞠躬!多么尊敬老师的孩子啊!我心里默念着并跟他打了声招呼,他的爸爸似乎也被他的行为惊着了,来了句:“儿子,你怎么行这么大的礼啊?”我们聊了几句,便开心地分别了。
在学校里,小阳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举手,同时还兼任小组组长,不仅自己成绩优秀,还经常帮助组员共同进步!
疫情期间,我们都宅家上网课。记得有一次我连麦小阳回答问题,他不仅不回答反而还怼了我一句,莫名的怒火在我心里燃烧着,但又细想,好像大部分孩子在家上课的状态都跟他差不多,我也没有过多思考,觉得这是在家上课过于放纵的表现。可我完全没有料到,大部分孩子在这个时期都在进行着青春期的变化。
直到八年级上学期复学后,小阳在课堂上第二次怼我,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了。在一次月考过后,我给学生讲解试卷。刚开始,是整体分析试卷。当我看到有一题小阳应该能做对却丢了分,便大声提醒他:“小阳,你看看这道题,作为一个优生是不是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小阳没有作声。于是,我又问了他一遍,他仍然像没听到一样。我便又问了一遍:“下次考试如果再遇到这类题,还会继续错吗?”
“嗯!”。
我以为我听错了,又问了一遍:“还会继续错?”
“嗯!!”。
我还是以为他没听明白我问的话,又说了句:“我是说,这道题你能做对,下次如果再遇到,还会犯错吗?”。
“会!”他抬起头,坚定地望着我。
这时,全班四十三双眼睛齐刷刷的望着我,很多挑衅的目光好像在说:“看你怎么办!”从教七八年,我还是头一次在学生面前这么尴尬让我自己下不了台,而且也从未在课堂上遇到这类明着跟我作对的好学生!
“好!干的漂亮!祝你下次如愿以偿!”我发出了愚蠢的怒吼!“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我气急败坏的走出教室,逃出了空气中凝固着尴尬气氛的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气不打一处来,闷闷地想着刚才发生的事。真是翅膀硬了,我也要让你体验一回什么是尴尬的滋味!
下节课依然是小阳班上的英语课,这节课我们讲解试卷题目。我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讲一题,题目一道一道被同学们分析的很透彻,我们也似乎忘了上节课发生的事情。就在这会儿,“火车”开到了小阳的前两位同学,我环顾了一下全班,发现包括小阳和好几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窥探我。我不露声色地微微一笑,心想:哼,你们又想看戏了!我要把小阳晾一晾,不让他讲,这样才可以树立起我的班威!
真的开到小阳那了,我看得出他也左右为难,到底是起来答题还是稳坐泰山?而我,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让他回答,我一个成年人何苦要和一个孩子置气?可是,就这样过去了,我以后哪能立足?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悟道。徒弟问:“师傅,听说您会搬山之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师傅说:“好吧,我就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师傅开始打坐。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傅,山怎么不过来呀?”师傅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到对面的山上。
这个故事顿时激发了我的课堂教育智慧。小阳就是这座桀骜不驯的大山,他不肯让步那我就先让步吧!先把矛盾平息下来,再顺势教育全班学生!
于是,我主动请小阳讲解题目,他也很配合,在讲解中我能感受到他想和解。我不仅没有“公报私仇”,反而把小阳表扬了一番,看到他如释重负的微笑,我告诫同学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并幽默地来了一句:“宝宝们,下回不要无理取闹哦!”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开怀大笑,一场尴尬与愤怒的场景最终在我的宽容与诙谐中落下了帷幕!
其实,小学生和老师的对立很少,为什么呢?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还不强,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即使说错了,他们也会盲从。中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压服学生。大多数学生不会主持公道反而支持他们的“起义者”,如果老师用武力压服,不仅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还会被学生看不起!
这一次的教育智慧,让我学会了用“三明治”式的批评—先表扬再批评最后提出希望,把师生间的矛盾在大家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化解了。
山不近我,我就近山,“化愤怒为幽默”未尝不是一门艺术呢!
(作者单位:竹山县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