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ag凯发旗舰厅

ag凯发旗舰厅-k8凯发登录入口 > 竹山论谈
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
发布时间: 2021-11-23 14:28 来源:竹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苗东升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征文

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

张国强

《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过去说到“工匠”,人们自然会想起“木匠”“篾匠”“漆匠”“泥瓦匠”等拥有某一项专门技术的人,曾一段时间,教师也被戏称为“教书匠”。人们认为“匠”的工作就是“照葫芦画瓢”,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其实,这是对“工匠”的狭隘理解,“匠”除了机械重复外,还是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如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是巧夺天工的制造者,教师的祖师爷孔子是因材施教的育人大师。十八大以后,我国为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工匠”更是各个领域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是三百六十行里的“状元郎”。

工匠精神的提出,是时代的必然。随着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就离不开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再次把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战略。

工匠精神是中国“智”造的灵魂,也是教师之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等,它在强调技艺的同时,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作为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准则》里的“立德树人”“勤勉敬业,乐于奉献”“严慈相济,诲人不倦”“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核心内容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可谓教师之魂。

教师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岗位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回到西藏老家,毅然决然做起穷困孩子们的“护梦人”;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后来的“支奶奶”;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上面三位教育前辈一样扎根于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村,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芳华践行入职时的初心使命,甘当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为党和国家的未来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教师的工匠精神其次体现在对职业的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人们常说“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一件事”,好的工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会心无旁骛的精打细磨、专心雕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成不了任何“工匠”。同样,朝秦暮楚、心浮气躁的教师也绝不会成为“名师”。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始终秉承“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引用了一位历史老师的话“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我们不禁要问,用终生的时间准备,准备什么?恐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桶水”。这“水”是深入钻研才会有的信手拈来,是博览群书才会有的融会贯通。教师要上好每堂课,就必须有潺潺不竭、源源不断的活水。

教师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个性各异、千差万别的学生。相对于“模具”生产的产品,教育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教育者的付出要更多,工作的难度更大,工作的强度也更高。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理念,倡导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教学改革,其实质就是朱熹教育思想在今天的践行、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有一教育名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教育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唯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顶峰。因此,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或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怀匠心。匠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即创新之心。教育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段话: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这段话虽然是对艺术家而言,但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师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很可能只会是个梦想。只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如今,社会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想做一名好老师,一定得怀揣着理想与时俱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要更新观念,不教死书,死教书;其次在培育学生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后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铸匠魂。何为匠魂?是师德,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爱心等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德,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甚至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只有心里有爱、脸上有阳光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推动另一颗心。”,成为德艺双馨的人。

炼匠艺。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用35年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能把火箭发动机焊接精确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工艺美术师孟剑锋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打造出“和美”纯银丝巾果盘。他们是诸多“大国工匠”中的一员,在他们“惊艳”手艺的背后,是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也正是教师“炼匠艺”的精髓、真谛和真义。“炼匠艺”首先体现在“炼”字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主动把自己放在火上烤的紧迫感、危机感,有“一览众山小”的傲骨,有“舍我其谁”的魄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不仅要敢于在各个层次的教学比武中“亮相”,更要向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的思想“动刀”。其次要精进。“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时代在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新途径,严苛自己的课堂,把每一次授课都当做竞赛去准备、去打磨,方能百炼成“钢”。

总之,一个有“工匠精神”的老师,一定有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品格,有潜心问道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境界。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以德润身、以技立业、以行立教的“匠师”。


(作者系竹山县官渡镇中心学校校长)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