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听竹山|寻觅年味儿-ag凯发旗舰厅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寻觅年味儿

作者:王珊


  时令已到腊月,年味渐浓,记忆中的过年很单纯:放寒假、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年饭、穿新衣、收红包,一切都很自然、很喜悦。斗转星移,不知从何时起,过年传统渐渐在城市中遗落,但在我的家乡,仍有一些身影在继续守候着年的味道。

  对于年的感觉,我倒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规律,小时候过年,从腊月初八过腊八节以后整个腊月都是年,后来,时间慢慢往后推移,腊月十八以后才叫年关,到现在,直到腊月二十三,才开始有快过年的感觉。我于腊月二十二开始在家打扫卫生,妈妈总是拿着农历本看日子,一看这天诸事皆宜,她便大胆地叫我收拾房间。新年即将到来,除尘扫杂意味着辞旧迎新,年味,氤氲在全家一起大扫除的喜悦中。

  腊月二十四,便开始忙碌起来,打工人陆陆续续从遥远的外地回村,打豆腐的、买烤火煤的、买过年鞭炮的,络绎不绝,习以为常的筹备中,年味儿渐渐走进,烤火煤供人们取暖,烟花爆竹为节日的到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打豆腐的高峰期,家里的机器一天到晚没停止过,方圆几里,家家户户都会挑着两只桶盛着已经泡胀的二三升黄豆到我家来打豆腐,寒风凛冽的清晨,虽然冻得涕泗横流,但却倍感温馨,许久未见的村里人往往会借着这打豆腐的时机彼此寒暄、互诉心肠,可能这就是独属于农村生活里的人情温暖吧!乡下的过年从打豆腐就开始了,打好的豆浆放入锅中煮沸,舀入桶中,再放点石膏冷置,最后用包袱包豆腐,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看似简单,但制作工序非常复杂,稍不注意便很难把控。很多人说小时候的年才是年,可此刻,我倒觉得没有鞭炮声声,所有的筹备能从一锅打豆腐开始,它也是我向往的年味儿。

  腊月二十九,这一夜,村里的上空总会飘着酥油的味道,煎炒烹炸,过年美食让人流口水,炸米花、炸红薯丸子、炸鱼干、炸麻叶、煎鸡蛋盒子,滚烫的油锅里升腾着节日的欢乐。小时候物资匮乏,吃的东西种类少,能吃上炸麻叶,能喝一碗米花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这样忙碌的日子会持续到三十晚上,家里的年货,按照往年习俗逐一置办,腌点鱼肉、卤点牛肉、再有几只鸡,还有自家种的萝卜白菜。荤素搭配,足矣!年味,在年货里,在悬挂晾晒的腊鱼腊肉中,在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中。

  一到年关,宝丰街上的生意格外红火,年货物资,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春联摊位,春联,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之一,各式各样的对文,挑选起来应接不暇,火红的纸底配上大气的黑字,字里行间彰显着中国人对过年的重视。大年三十这天对联一贴,节日的气氛顿生,春节就真的悄然而至了。年味,在春联里,在追梦、展望和美好祝愿中。

  农村的团年饭也是热闹,但仪式感显然强烈许多。开饭之前,先要祭拜祖先,菜肴上桌,摆好八个酒杯,八双筷子,开始上酒,上酒要分三次上满,表示这是给祖先上的酒。同时门外点燃鞭炮,关上大门,坐好,鞭炮声一停,便正式开饭啦。如此繁琐的习俗,让年味更加饱满绵长。各家各户的鞭炮声声声入耳,响彻方圆几里,忙活了一年,一家人终于可以欢聚一堂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吃顿饭啦!团年饭,是年味中最重的一抹味道,是童年时年味中最深刻、最让人回味的记忆。年味,在团年饭里,在鞭炮声和提箸把盏的欢笑声中氤氲飘散。

  浓浓的年味,在乡村的烟火气中,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在夜空里绽放光彩的烟花中,在妈妈忙前忙后整的那满桌子冒着热气的美味佳肴中,在爸爸忆苦思甜的唠嗑声和对全家人新年的祝福声中,在一家人春风满面的笑意中,在央视播放的精彩纷呈的春晚中,久久回荡,这年的味道,如同陈年的老酒一般,虽然静默,却甘醇浓烈,酒香四溢,那些熟悉而沧桑的身影仍在默默守候着这份团圆的浪漫,给过年传统赋予了斑斓的色彩,让记忆中的年味儿永不褪色。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王珊,竹山县作协会员,诗歌散文曾发表于期刊杂志。

朗读者:

  梁险峰,竹山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