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听竹山|腊梅飘香-ag凯发旗舰厅

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腊梅飘香

作者:刘雨歌

穿过茅箭大川,翻越段家荒原,万亩梅花在天地间肆意乍现。
  早在四百年前,《本草纲目》记录千草百花,哪些治病,哪些含毒,哪些可以食济苍生,一目了然。如开水冲泡之浸润,可以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解暑、生津……
  它是一朵花,叫做腊梅花。
(网络配图)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四季规则地刷新着大地,大地顺应自然的规律轮回,不断上演着世间万物的荣枯与繁茂。新春伊始,茅箭区作家协会联合摄影家协会及御风秦楚组团采风,目的地是段家村的清凉沟,据说那里有万亩腊梅山。
  遥远的路途也没抵挡住我们二十几人的意气风发。车子停在村部,刚开始大家奋勇前进,一路高歌,行至山崖边,钻进枯萎的苞茅箭林,就有同志惊呼:还有多远?天黑前能否返程?
  我没做回应。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很远,还有更险的路段。人间有爱,大地有情。作家热爱生活,更热爱大自然。天地有情,最有情的还是那份山水,孕育着茫茫的荒山野岭。当然,受益更多的还是这片漫山遍野的野生腊梅。得天地之护佑,它们方才清香四溢,满目梅花齐放。
  中午,村里陪同的队员们,在三溪交汇处搭起临时锅炉,烧水,煮面,一气呵成。大家手捧热乎乎的方便面,倒也还算幸福,谈吐间只有对漫山遍野梅花的赞叹,我估摸着,大家似乎没有预判到返回的路更加艰难。
  来时,沿着毛烘烘的山涧顺流而下,返回,却要朝着另一条懒洋洋的溪谷逆流而上。站在山岗,放眼望去,方圆十几里毫无住户,毫无人烟。听别人说,这里以前有个村庄,后来精准扶贫时都搬走了。如今基本没有了村民生活的痕迹。的确,人们迁移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倒是随处可见。有两间夯土房子,四周也长满了毛竹,羊圈顶上的茅草都长了一人多高。
(网络配图)
  向着深溪处,那些无一数计的小灌木(腊梅)似乎都是同样的身姿和气质,鲜艳如玉,香气扑鼻,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即刻入心入肺。梅花是有风骨的,它们不惧孤独,任寒风瑟瑟,也挡不住它的风情款款。梅花是可以做茶的,可强脾健胃,化痰疏肝。想必,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健康而又长寿吧。
  一路上,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变化,大队变中队,中队变小队,结果走散好几波儿,个个气喘吁吁,好在有梅香作伴,不然光行程都将使人失去创作的灵感。
  腊梅花茶,制作过程简单。只需在晴天采摘,在冬日暖阳下晒干或烘干,取纯净水烧开,冲泡,即可出汤,其汤色淡、透澈而洁净,淡黄色的光晕漫游在玻璃杯壁周围,从容而均匀地散发出一股股幽香,不紧不慢地入口回味悠长的甘甜,极美了。 可惜,清凉沟的腊梅,自始至终都是自开自谢,无人采摘,无人享用。
  那天,我为了配合摄影师拍我采梅花的镜头,一不小心,摘了满满一衣兜,回到工作室,晾在小竹筐里,满屋香气飘然。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刘雨歌,竹山人,爱好摄影、写作、旅游。《御风秦楚》创始人,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十堰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十堰市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法制晨报》《解放军报》等多个报刊、网站。

朗读者:

  夏甜,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