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
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清明时节忆奶奶
作者:李政俊
又近清明,远在外地打工的三叔发来消息,说又梦到了奶奶,叮嘱我清明祭祖时一定记得带上三婶。其实,即便没有三叔的提醒,我也会在清明前与家人们商量好日期一起去看看孤身长眠在远山的奶奶。
对于清明,在奶奶离开我们前,我只把它当做普通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前,即便偶尔跟随父辈一起去家族墓地祭扫先祖,也觉得这只不过是年年重复的程序性动作,太爷爷墓地附近的竹笋、椿芽才是我所惦念的。彼时的清明祭祖,于我而言,或许称之为春游踏青更为贴切。
奶奶去世后的这三年,每近清明,家人们总是提前准备好祭扫用品,商量好日期一起去奶奶坟前祭扫。爬山涉水来到奶奶坟前,父辈们用砍刀、锄头清理着周围的灌木杂草,亦或是用铁锹往坟头上添上几锹新土,而我总会静静地伫立在坟前,回想着奶奶生前的点点滴滴。
(网络图片)
奶奶生于民国二十八年,少时家境贫苦,性格却极其坚毅刚强。爷爷和奶奶一生养育了四子二女,爷爷年轻时是村里的村医,天天忙着出诊看病,无暇照顾家里,用奶奶的话说这些子女基本都是靠她一手拖大的。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起我奶奶年轻时的泼辣,据说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里,一只金钱豹翻进奶奶家猪圈拖走了一只小猪崽。奶奶听到声音后顾不上穿衣服就从被窝里爬起来追了出去,最终追了几里路后在豹子放下猪崽换气的时候抢回了猪崽。小时候我问过奶奶当时怕不怕,她说当然怕,但她更怕孩子们过年没有肉吃!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即便她的子女们都已各自成家,奶奶仍是大家族的一家之主。每逢去远处赶情送礼,奶奶总是会带上我。她会告诉我如何称呼长辈亲戚、酒席上哪里是主位上座······慢慢地我长大了,去了远处求学。奶奶在老家逢人便夸我学习好、有出息,那时的我肯定是她眼里的骄傲吧!每次在外地给她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的她老是雷打不动的三句话:“我跟你爷在屋里都好,莫担心;外头社会复杂,处处要过细;不说了,电话费贵!”
(网络图片)
奶奶病重之前,心里应该是有预感,她说无论如何都要跟爷爷回老家去住上几天,用她的话说她是回去“辞路”的。从老家回来之后,她开始慢慢记不住事儿了。在她完全“黄昏”之前,她想见的儿孙、子侄都陆陆续续赶回来见了她。那段时间的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但庆幸的是能长时间陪伴在她身边,她老是跟我说“人做人难,但也不会一直难下去。”奶奶的一生是圆满的,用老家的话来说她是“修积”的好,走之前没有过多的病痛折磨,离开时,四子二女、十孙、六重孙基本都在身边。
奶奶埋在了爷爷老屋场的家族坟院里,因潘口电站建设,附近人都迁走了,所以每每想起,总是感觉她在一个人孤独地守着老家······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
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