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持续发力 谱写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新篇章-ag凯发旗舰厅

ag凯发旗舰厅-k8凯发登录入口 > 竹山研究
创新思路 持续发力 谱写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4-04-11 09:43 来源: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锐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前言: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052户41053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700个,完成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既定工作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创新“坚守一条底线,聚焦两项重点,盘活三大资源,完善四个体系”的“1234”工作举措,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2023连续两年被省易迁办通报表彰为“全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守“一条底线” 巩固拓展搬迁成果

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搬迁群众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重点,守住并巩固搬迁成果的“一条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好政策衔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将工作重心由搬迁安置全面向后续发展致富转移,进一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结束后立即召开了专题办公会,进一步做出方向明确、铿锵有力的部署。出台了《竹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把工作专班设立在县发改局,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支持,强化人员力量,积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政策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断档。

——强化跟踪监测。4万乡亲们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扶老携幼来到现代化小区后,究竟生活得怎么样?有没有大规模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为此,竹山县组织各乡镇对所有搬迁户定期开展防返贫风险排查,综合分析收入支出状况,研判致贫返贫风险。据统计,搬迁户纳入“三类对象”(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最多时仅58户,没有出现搬迁户大规模返贫现象。同时,对纳入监测对象的,已及时根据风险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和需求,因户施策,开展精准帮扶,确保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下降。

——编制发展规划。在搬迁后新生活如何开启上,竹山县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对所有搬迁户“户户走到”,通过进一步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清搬迁户现有家庭状况、生产资料及发展意愿,因地制宜发展,因人因户施策,对搬迁群众逐户逐人量身定制发展项目,细化发展措施。按照搬迁户协商确认、村级初审公示、乡镇审核上报、县级审查批复的机制,科学编制了“县、乡、村、户”四级后续扶持发展规划,分年度有序实施。不断激发搬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充分参与后续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富口袋、富脑袋、聚人心的“共同缔造”发展模式。

聚焦“两项重点” 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群众不仅需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发展产业和拓展就业是保障群众增收的“两项重点”。

——做好产业致富大文章。依托安置点现有产业基础,推进已建成的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形成了以茶叶为主,食用菌、中药材、油料、林特和种养业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全县700个安置点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加大奖扶力度,产业基地精准对接到搬迁户,已建成茶园1.9万亩受益户6281户,已累计生产发展食用菌3760万棒,鼓励宜种地区发展中药材3437亩,建设光伏电站22.53兆瓦,还有8979户通过发展小水果、核桃、魔芋等传统种植业增收,3018户通过发展生猪、黄牛、山羊、土鸡等传统养殖业增收。搬迁户人均有1亩以上能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或至少一门农村种养实用技能。在安置点周边培植壮大产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主体和附近搬迁户共建共享,实现联农带农效果。如:探索创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示范园——五福龙井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于去年“十一”开园,集“智慧农业、农耕体验、教育研学、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带动周边搬迁群众600余人通过“土地流转保底租金 用工劳务薪金 年终盈余分红”,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

——打好就业增收组合拳。对搬迁家庭劳动力状况、就业失业情况和参加技能培训情况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做到人员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培训意向清。以职教集团、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通济沟工业园等为主要阵地,常年开设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并公示了培训清单,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内容,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推送对接,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借助“今日竹山”、“竹山就业”微信公众号,打造网上就业超市,推进搬迁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发挥区域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作用,巩固提升外出就业平台、渠道,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精细化程度。与襄阳市襄州区开展对口劳务协作,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对搬迁群众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其中:累计对跨省务工的8454人补贴金额42.27万元,省内县外务工的2401人补贴72.03万元。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劳动力,开发保洁、绿化、交通劝导、道路维护、森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扩大就地就近就业容量。通过以上措施,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10326户18499人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省外就业6575人,省内县外就业2282人,县内工业园区、帮扶车间、龙头企业等就业8165人,参与公岗就业1477人,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盘活“三大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搬迁后,离开自己的故土,没有了山,没有了田,吃穿住行样样要钱, 怎么办?为解决后续生活的“后顾之忧”,竹山县充分盘活原承包地、生产用地、生产经营设施“三大资源”为搬迁群众谋发展。

——盘活原承包地。明确规定所有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耕地、林地等)依法享有的承包权不变,已经享有的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耕地地力补贴等各类农林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可继续享受,给搬迁户吃下“定心丸”。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动员搬迁户把原居住地山林土地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参与到新型经营主体或农业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发挥土地山林的最大效益,挖掘和释放原承包土地的潜能,增加搬迁户群众收入。比如:擂鼓镇广山村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围绕该村土地山林资源整合流转山林土地510亩,分别由广鑫率康连翘专业合作社、臣茂连翘种植专业合作社、海淳茶叶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连翘基地374亩带动76户259人,茶叶基地201亩带动26户98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不少于5000元。

——合理配置生产用地。对到集中安置点安置的易迁户,按人均0.05亩,户均不超过0.2亩的标准,通过利用安置点内部空闲场地、改造土地、流转征用土地等途径配备菜地,解决搬迁对象吃菜问题,实现自给自足。对跨乡镇、跨村安置的搬迁户,在安置点周边通过征用、流转土地的方式配套生产用地用于发展生产。

——抓生产经营设施变现。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依托农业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在安置点周边发展茶叶加工、食用菌生产、酿酒等农产品加工车间(作坊)、农牧业基地等409家,采取入股分红、资产受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搬迁户5402人参与并实现增收。

完善“四个体系” 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由散居到聚居,从平房到楼房,从独居到社区……易迁户集中安置后,面临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竹山县坚持完善“四个体系”即: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社会化管理体系、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搬迁户从安居到宜居的转变。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继续完善优化村(居)委会、安置点、楼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各安置点有“点长”、楼栋有“楼长”,日常保洁、公共部位维修管护配备了“公岗”,逐步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了和谐宜居的新家园。擂鼓镇广山村月亮湾和竹坪乡安河口村河砂坪安置区被评选为全省“最美易迁安置区”。

——完善社会化管理体系。“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走进文峰乡集镇安置点,安置房外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水、电、路、网、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竹坪乡安河口村组织搬迁户讨论制定 《安置点居民公约》,列出不乱搭乱建、不铺张浪费、不吵闹纠纷等数十条要求,选举6名楼长负责治安、卫生和调解工作。楼长刘中奇介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激励安置点群众向上向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官渡镇小河村孙家坝安置点积极探索“村规民约+积分制”基层治理方式,以环境卫生、遵纪守法、文明行为规范、勤劳致富等为主要内容,组织搬迁群众通过环境卫生评比、政策知晓度提升等方面获得积分,搬迁群众凭积分可以到指定商店兑付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不仅调动了搬迁群众参与共建共管的积极性,也改善了安置点人居环境。

——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提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综合性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对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保、户籍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所有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事项入驻率达100%,并列出“办事不求人”服务事项清单,在今日竹山网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在有安置点的215个村均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落实群众少跑路,办事只进一扇门的服务承诺。搬迁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易迁安置点陆续开展“十星促五兴”、十星农户评选等新生活适应性教育、文化娱乐活动1842次,组织搬迁群众累计参与59108人次。并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家风家训,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易地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排查整改,认真听取安置点群众诉求,以需求导向加强安置点建设,提升安置点居民整体素质、生活水平,使搬迁户加快融入当地环境。全县有3名帮扶干部被评选为全省“最美帮扶干部”,1名群众被评选为全省“最美励志搬迁群众”。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竹山县将再接再厉、久久为功,下一步将把增加搬迁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目标,把激发搬迁脱贫户和安置点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把易迁安置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区、共同缔造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标杆。

(竹山县乡村振兴局高运华  竹山县发改局黄志城)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