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不用到处跑,实行统购统销让我们省时又省力。”6月17日上午10时许,竹山县城关镇明清村菜农林光荣在蔬菜收购点完成交易后,对农贸市场的贴心服务连连称赞。统购统销,让菜农的“滞销菜”变成“直销菜”,正是竹山县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作中推出的便民之举。
今年以来,竹山县相继实施“点亮街巷、照亮楼栋”行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奋斗者驿站”建设等一批惠民工程,让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回家路变得“亮堂堂”
小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关乎着群众生活日常,连着民生冷暖。
“到处都亮堂堂的,我们老人晚上一起唠家常,孩子们也可以放心玩耍,这盏路灯起了大作用。”近日,竹山县城关镇城西社区佳和苑小区居民骆顺华说道,入夏以后,他每晚都会带着孙子到楼下巷道纳凉。
佳和苑小区是典型的“三无”老旧小区,小区道路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无人管护,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开展后,群众提出“安装路灯、点亮楼道”的建议,社区积极行动,通过“五共”方法和机制,安装了路灯,平整了道路,居民纷纷点赞。
随后,竹山县在全县开展“点亮街巷、照亮楼栋”行动,按照政府牵头、群众参与、建管并重、由镇及村的思路,新装路灯11000余盏,修复破损路灯12000余盏,244个行政村、1500多个自然院落、488条背街小巷全面“点亮”。
楼台乡官坪村村民王荣喜说:“以前晚上都不敢出门,安装路灯后,夜晚出行方便、安全多了,心里也亮堂了。”
菜市场变成“升级版”
一日三餐,市井烟火。农贸市场既氤氲着城市的“烟火气”,又彰显着城市的“精气神”。
“现在环境好了,带孩子来感受下,免得他将来五谷不分。”端午节期间,市民蔡秋芳特意带着孩子来到该县新建成的东门农贸市场采购。
以前,竹山县一直没有规范化的农贸市场,菜农大多聚集在西关街、黄道街、后街等马路市场,不仅影响环境秩序,而且缺斤短两、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今年年初,竹山县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纳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项目清单,通过政府引导、项目促进、企业运作和市场调节,投入4000余万元,对西关、城西、大街等6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投资750万元在县城核心位置新建东门农贸市场。该农贸市场经营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提供免费摊位1300多个。
提档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改善了市民的购物环境,提供的免费停车、免费摊位、志愿服务、蔬菜代销、智慧检测等便民服务,更彰显出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小驿站装满“大情怀”
“累了进来喝点水、吹吹空调,在驿站就像在家里一样方便。”进入盛夏,竹山县城关镇14家“奋斗者驿站”成了顺丰快递员黄开林和同事们最常光顾的地方。
建设“奋斗者驿站”是竹山县聚焦解决户外劳动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改善户外劳动者工作环境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驿站按照“十个一”标准,配有空调、电视、冰箱、热水器、微波炉、充电器等服务设施,可满足户外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小憩、饮水等需求。
竹山县探索形成“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奋斗者驿站”长效管理模式,通过用好“五共”方法,引导全县60余名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外卖小哥主动担任管理员,无偿参与驿站的日常管理和考评监督,实现了驿站有人管、可持续的目标。
竹山县委办副主任梁森介绍,该县30家“奋斗者驿站”运行以来,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1.5万人次,开展临时救助300余次。同时,通过“一平台多应用”资源整合,驿站还成为集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民意收集、科普宣传、信息提供、文娱活动、矛盾化解、公益服务、临时救助、寄存托管十项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新阵地”。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竹山县把免费停车场、校园直通车、口袋公园等关系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关键小事”当成政府的“头等大事”来办,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党时轩 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