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竹山之人文篇:探寻文峰塔-ag凯发旗舰厅
“惟翼自今以始,霞蔚云蒸,蛟腾凤起,誉髦斯土,一显山川风土之奇。”这是《竹山县志》对文峰塔的描述。文峰塔坐落于竹山的东大门——文峰乡境内,文峰乡名称的由来,也是因文峰塔而起。
文峰塔位于该乡小寨山顶,距离县城约12公里,日前,笔者从竹山县城出发,翻过东边的火石垭,再拐向一条乡村路,蜿蜒而上。两旁树木茂密,鸟鸣山幽,不时有竹鸡在路上悠闲地散步。行车不到十分钟,便来到山腰上,下车上山。小寨山并不高,但山间土路也较为崎岖,我一步一步向前攀去,内心充满了对文峰塔的向往。
约走两里山路,就能望见密林深处的文峰塔了,它孤独地耸立着,残缺的塔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显沧桑,布满裂纹的周身向世人昭示——我从过去走来。来之前就听说,以前在文峰塔左边可以看到霍河水库,站在前面可以鸟瞰整个竹山县城,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如今,文峰塔周边杂草丛生,树木成林了,只能顺着身上向上看,从残缺的塔顶望向高深的苍穹,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如果好好修缮这座塔,多好!
围着文峰塔转了一圈,触摸着斑驳的墙砖,驻足,仰视,深思,内心中想要探寻其过往的一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探访得知,文峰塔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为八角锥状砖瓦结构实心塔,始建七层,上个世纪末,该塔因雷击而毁坏了上面3层,现存4层半,高约18米,塔基台地25平方米。1983年12月24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对于此塔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说在清嘉庆十年,竹山有七名秀才一起中了皇榜。外地人不服气,串通联名告发七名举人作弊,朝廷取缔了他们应有的名分。他们回竹山后,为了证明他们的清白,七人决定合力建一座七层高的塔,昭示他们在正文风的基础上还要攀登学问的高峰,因此定名“文峰塔”。文峰塔象竖立的毛笔,直插云霄,颇具文采之风。
另一说古时历届县令夫人都不算贞节,此事在官场中传扬,有失县令脸面。清朝嘉庆十年,时任县令决心挽回这一局面,请风水先生想法制止从今往后县令夫人的出轨行为。风水先生说县城三面环水,易生漂浮之事,若想根治夫人不贞节之患,可在城东建塔镇邪。于是,县令就拨出库银,动员民众修建了这座塔。因为塔是正文雅文明之风的,所以叫“文风塔”。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讹传。文峰塔是著名知县范继昌修的。范继昌字汧谷,号瑞五,浙江绍兴上虞人,嘉庆元年(1796年)担任竹山知县,嘉庆十年离任;道光二年(1822年)再任竹山知县,道光六年(1826年)离任。范继昌在竹山十五年颇有作为,重修了县城、义学、关帝庙、城隍庙、县署等,文峰塔是他上任时新修的。当时,“时值兵燹,见学校委于荆棘,士民习于技击,人思敌忾,弦诵无闻”。范继昌重修学宫和上庸书院,聘请教师,希望振兴教育,培养人才。但风水先生说,城南青石岩山势不正,隐隐然气冲城内,按照相冲相克之理,应当在小寨山顶凿石成峰,筑塔为笔,用以昌盛竹山文脉。范继昌认为,自古地灵人杰,“文教之兴固由人事,亦未尝不因乎地理”,于是依风水先生之言而行,建起文峰塔——这不是一座塔,是一支笔,范继昌因此特地撰写《建文笔峰记》记叙此事,当时还把这篇文章刻在石碑上,看风水先生的话灵验不灵验。
可以说,自1796年建起,文峰塔就寄托着竹山人对人才辈出、文化发达的希望,它不仅是文峰人心中的圣地,也是所有竹山人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陈甜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