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全面总结全县“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取得的发展成就,系统化推介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确定的“一核两带三区”区域布局、“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落实举措和“十四五”发展思路及重点,从2021年3月1日开始,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竹山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大型主题宣传,以在全社会引起共鸣、推动共识、形成共振,激发奋进“十四五”的强大正能量。敬请关注。
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
——竹山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15)
奋力打造安全河湖美丽河湖
“十三五”以来,全县各类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11类水利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达59517万元,其中,水电建设完成投资287万元,农村饮水完成投资13127万元,中小河流及堵河干流治理完成投资31786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988万元,灌区建设及高效节水完成投资4000万元,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治理完成投资1000万元,水保治理完成投资2489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完成投资2265万元,山洪灾害防治完成投资617万元,防汛抗旱1099万元,小型水利等完成投资1859万元。项目投资有效拉动了竹山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竹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解决了群众的生活用水难题,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回望十三五:水利建设跨越发展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围绕“河畅、水清、岸美、人安居”这一目标,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谋划,通过实施堵河干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等项目,实行水域岸线同步整治,综合施策,系统治理。2015-2020年,累计疏浚河道83公里,新建各类堤防护岸24处91公里,维修加固堤岸5.8公里,堵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重点山洪沟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山洪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修编了《竹山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232个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初步建成以降雨监测为主,水位监测、图像(视频)监测为补充的水雨情在线监测。形成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为全县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启动堵河流域水库群梯级联合调度系统建设,成功防御了2017年汉江秋汛,抗御了2018-2019跨年局部重旱,有效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抗灾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农村供水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十三五时期,我们抢抓精准扶贫机遇,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基础地位,通过统筹扶贫、易迁以及涉农资金,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入,落实资金保障。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全县累计投入饮水安全建设资金2.6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专项投资6662万元,易迁资金7980万元、地方整合1.16亿元,新建流域规模水厂1座、集中供水工程214处、管网延伸和分散供水1100余处。在农村供水保障上,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全县40余万农村人口基本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饮水安全全覆盖,为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提供了坚实的饮水安全保障,饮水质量大幅上升,绝大部分地区从有水吃发展到吃好水,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竹山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为推进全县农村供水体制改革打下基础。
水利助农基础不断夯实。兴水利而后有农工,有农工而后裕国。在水利工程助农富民上,我们以粮食主产区渠网配套、生态产业区基地配水为重点,共加固小型病险水库8座,整治山塘16口,新建渠道386公里,铺设滴灌、喷灌管网890余公里,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万亩。截止目前,县内已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建设任务,达到正常安全蓄水标准;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6.7万亩,全县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4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7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达0.544,全县农、林、牧等产业基地配水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脱贫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水土保持治理功能有效提升。全面贯彻“两山”理论,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绿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治理一条精品流域,建设一片示范基地,培植一批治理典型,培育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治理思路,完成5条小流域225.8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治理任务,生态治理农村河道2.1公里,建成经济林285.73公顷,生态涵养林63.78公顷,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常态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完成县内54个生产建设项目和107处全国卫星扰动图斑调查和复核,督促各生产建设项目业主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对县内15个环保项目开展水土保持自主验收,全社会支持参与水土保持氛围逐步深厚。
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加快形成,建立并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明确了12名县级河长、156名乡(镇)级河长、275名村级河(段)长和21个联席部门职能职责,聘请河道专管员474名,河湖长巡河与专管员管护已逐步常态化;启动了水域岸线专项整治六大行动,实施“迎春”“清流”“清四乱”“示范建设”“攻坚”等专项行动,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重点是组织开展了县域内2条市级河流、9条县级河流、126条乡镇级河流、63座大中小型水库、2个灌区、30座中小型水电站划界确权任务,形成“水利一张图”成果。编制完成县内35座水电站分类整改方案并通过县政府审批,拆除7座关停电站取水设施,完善26座电站环保评价手续并通过验收,新建22座小水电站生态流泄放远程监控系统。加强水政监察执法工作,加强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编制了河道采砂规划,规范整治河道采砂场18处,依法取缔关停采砂场11处,取缔非法码头5处,拆除采砂船11艘、运砂船16艘,查处非法采砂案件39起。在全省示范河湖建设行动中获评“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1条,“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单位”2家,“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6名。张经奎同志被水利部办公厅、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授予“最美护河(湖)员”荣誉称号。
水资源管理大大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全面加强取用水管理。出台《竹山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根据用水单位申报用水计划,批复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和年度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对全县取用水重点企业和单位开展计量设施督办检查,多举措推进节约用水;严把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审批关,对全县范围内原有登记的取水许可证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全县新发取水许可证47家、注销1家、延续1家,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展望十四五:奋力打造安全河湖美丽河湖
响应县委“一核两带三区”空间战略布局,结合水利行业自身特点,提出了十四五”全县“一带三区多廊道”水利安全保障规划,其中:一带是堵河滨水生态景观带;三区指北部中低山区水生态农林发展区,中西部城镇水文化协调发展区,南部高山水环境品质发展区;多廊道是指堵河8条重点支流及其大溪流等26条河流,基本涵盖了竹山全部水系。
主要内容有:围绕“堵河干流滨水景观带”,建设重点是,以城区为中心,上至潘口水库,下至对峙河。以县城为中心,沿“两河三岸”辐射,左右同步,上下一致,实施防洪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工程,协助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深度推进霍河下游水生态治理工程,把霍河下游建设成县城后花园;围绕“三区”,按照“一区一策”原则,完善水利设施。其中:北部水生态农林发展区突出一个“植”字,这一区域生态脆弱,以水土保持为主要手段,对特别脆弱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中西部城镇水文化协调发展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用水需求大、水质污染高发,突出一个“治”字,要治河、治土、治乱、保供,既要防洪治河,又要注意水土保持治水土流失,还有约束人的行为治理乱排,最后还要保持充足供水,有序推进防洪堤、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治理、灌区建设、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供水提升工程建设;南部高山水环境品质发展区重点突出一个“保”字,因现有植被丰富,水土保持整体较好,做好现有植被保护、支持圣水湖、堵河源国家公园谋划的项目。围绕“多廊道”,重点做好雨情水情监测,服务于水系整体防洪减少灾。在建设内容上,突出智慧大数据监测水利项目。
通过系列项目落地见效,力争“十四五”结束,基本建成安全河湖、美丽河湖、水美乡村愿景。按照水利行业类别,重点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河库健康生态工程,重点水源及供水工程、智慧水利工程、重点领域监管及改革等五类工程。
其中今年重点是围绕县委县政府核心大城区建设战略,有序推进堵河干流县城以下至黄龙库区河道水系综合治理,力争启动霍河水生态系统治理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完善堵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为城区发展提档升级;结合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竹坪、溢水流域水厂建设项目,启动县河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宝丰鲍家沟小流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谭家河山洪沟治理、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重点工程。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水利投资的基础上,积极与三峡集团等国有企业对接,通过“ppp”、“epc”等模式,推进重大水利项目落地。继续全力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责任不变,专班不撤,保障不减,一如既往服务十堰市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落实。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水利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县水利和湖泊局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为的干劲、更加扎实的措施,推动全县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组稿:水利和湖泊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