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0月27日)
陈 建 平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动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激情奋进“十四五”,全面建成“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篇章!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经受大战大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我们应对大风大浪、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五年,是我们把握大局大势、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引以为豪、足以载入竹山史册的合格答卷。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翻番,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倍增,卫浴等五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同类县市前进9位。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县1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各领域风险安全可控。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清风正气充盈竹山大地,干部队伍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焕发出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强大气场。
五年来,我们永葆忠诚政治本色,信念信心坚定不移。县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夯实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坚持县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在竹山落地生根。
五年来,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三类县市由2016年第24位前进至2020年第15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县。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16年增长52%,五年年均增长8.6%。以茶叶为主的“一主两大四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4家,以卫浴汽配、服装服饰、智能电子等为主的轻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绿松石产业纳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科创中心、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等新经济平台建成使用。电商网点覆盖80%以上行政村,创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9家,“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旅游品牌持续擦亮。
五年来,我们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2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烟叶、光伏等扶贫产业规模效益凸显,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1.5万户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置新业、奔富路”,3.2万户群众通过危房改造实现“旧房变新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保障性政策兜牢了民生底线,“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发挥,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梦想变成现实。
五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创新思维,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大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跨省通办、不见面审批,县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60个,卫浴汽配、机车制造、电子科技、现代农业等一批项目落地投产,卓尔、东方希望2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落户竹山,南山五福堂等一批回归创业企业为竹山发展注入新动能。强力推进635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十巫高速鲍溢段建成通车,女娲山通用机场启动建设,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蓄势待发。竹山经济开发区获准省级开发区,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鱼岭工业园、通济沟工业园成为竹山制造业发展新平台。
五年来,我们秉持协调发展理念,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一核两带”建设,城乡一体化架构全面拉开,核心城区建设提质提速,南门多业态产业园、卓尔·竹山客厅、上庸茶城等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城区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两带”建设迈向新高度,上庸、官渡、麻家渡等特色小镇各显魅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步伐加快,竹房城镇带区域城镇化率达到63%,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七组团”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太和梅花谷、圣水湖、武陵峡、女娲山等景区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5 1”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呈现出一幅幅独具秦巴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五年来,我们牢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使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7.99% ,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常态化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环境问题按期整改到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显著成果,“十年禁渔”令全面落实,全省“厕所革命”试点县建设圆满完成,堵河干流地表水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竹山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加快“两山”理论实践转化,圣水湖、九华山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太和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竹山纳入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单位。
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生活更加美好。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组织全县人民紧急行动,果断采取措施,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每年把8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实施了职教集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模式全国推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竹山入选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县,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与时俱进推进“十星级”文明创建,竹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全国试点。《女娲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高家花屋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竹山、法治竹山建设加快推进,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稳居省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层层压实“两个责任”,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同步推进县乡村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圆满完成十四届县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县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全面落实党管武装责任,形成了同心同向、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是历届县委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竹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和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竹山改革发展稳定的同志们、朋友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为开创新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谱写新篇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切感受到,做好今后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只要我们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就一定能够引领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只要我们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把握大势,主动融入大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能够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要我们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必须坚持实干实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工作精细化、行动精准化,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就一定能够推动各项工作久久为功、见到成效;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这些宝贵经验,是过去成功的秘诀,也是未来制胜的法宝,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路径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竹山发展正处于最好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坚定信心。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将会释放出巨大内需市场潜力,为我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们要在抢抓政策机遇中主动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和对口协作延期至2035年、“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等重大部署;省委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把竹山纳入“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市委提出“倍增在县域”,要求我们志存高远、对标先进、聚焦产业、马上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工作部署,蕴含着大量政策机遇,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抢抓,主动争取,就一定能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我们要在发挥自身优势中跨越赶超。我们有产业优势,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使产业发展方向更加聚焦、链条更加完善、实力更加雄厚,县域经济底板抬高、倍增支撑有力;我们有交通优势,拥有2条高速、4个出口,未来还将进入航空、高铁时代,为我们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对接全省、全市发展布局,打开了无限空间;我们有生态优势,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在全国、全省生态地位十分突出,走绿色崛起之路条件得天独厚;我们有干部优势,我们干部有锐意进取、敢想敢干的精神特质,能力和作风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安全稳定等大战大考中得到锤炼,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我们有科学的发展思路优势,建设“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符合竹山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全县上下已形成广泛共识,必将汇聚成推动竹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投资、消费、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倍增能力有待增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还有短板,干部思想、理念和知识储备还有差距,等等。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差距也是潜力。只要我们勇于直面问题、攻克难关,善于把握大势、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项目兴县、开放活县,深入实施“做优县城、做强三区、振兴全域”区域发展布局,全面建成“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篇章。
总体发展定位:围绕“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定位,建成“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绿色产业聚集区、文旅康养示范区、精神文明引领区。
总体奋斗目标:到2026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倍增,跻身全省同类县市第一方阵。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势见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城乡融合发展得到新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三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六镇同城”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新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0%,“两山”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创成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改革开放水平得到新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外贸出口和直接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县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平安竹山、法治竹山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各类风险隐患可防可控。
总体区域布局:做优县城,按照国家4a级景区创建标准,做优县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建设好“城”、培育好“市”、繁荣好“业”、塑造好“景”,打造全县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做强三区,立足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做强中部产城融合区、南部生态旅游区、西(北)部高效农业区,打造全县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振兴全域,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发展全局,各乡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竞相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打造全县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总体产业布局:构建“56513”产业发展格局,壮大卫浴汽配电子轻工业、茶叶生猪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业、绿松石产业、水电光伏清洁能源产业、文旅康养产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6家10亿元以上领军企业、50家亿元骨干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四上”企业,实现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
总体发展路径:坚持生态立县。把绿色生态作为基础前提和最大优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两山”实践创新,让绿色成为竹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持产业强县。始终把产业作为富民强县之本,毫不动摇优先发展制造业,聚焦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竹山高质量发展硬底盘。坚持项目兴县。强化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理念,聚焦“两新一重”和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筑牢竹山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坚持开放活县。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打破区位决定论、交通瓶颈论、资源制约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出口,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同志们,只有拼出来的辉煌,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竹山。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兴竹山兴,产业强竹山强。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坚定不移兴产业、育企业、强工业,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按照“链长 链主 联盟”模式,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制定完善产业链条图谱,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聚焦百亿级轻工产业集群,以卫浴汽配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依托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打造中西部卫浴产业之都。深化与东风公司合作,携手打造“东风县”。聚焦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落实农业重点产业链长制,建成竹茶集团产业园,引进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完成东方希望“1 n 5”生猪产业链布局,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聚焦百亿级绿松石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做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打造名副其实的国际绿松石之都。聚焦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全力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实施,积极争取引江补汉工程,扩大水电产业优势,适度发展光伏产业,打造全省清洁能源大县。聚焦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坚持全域旅游方向,打通洪大路对接神农架、十巫高速南段对接重庆,加快康养基地建设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文旅康养示范区。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做大做强做优县属国有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成立股份制集团公司,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规模企业。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迁企业、创办实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让更多实力企业在竹山开花结果。研究支持园区工业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鼓励车间作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打造竹山高质量发展“中流砥柱”。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布局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县城和乡镇集镇5g全覆盖。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和场景开发,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融合应用,把数字转化为生产力。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等,让城镇更聪明、服务更便民、治理更高效。
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引才、留才、用才主体,实施“百企千万”技改工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加快建设质量强县,鼓励支持企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县级孵化平台提等升级,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选派“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建成省级创新型县,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更高标准的宜居竹山。城乡融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要顺应大势,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建设宜居宜业宜旅县城。发挥县城在全县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县域创新创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突出规划引领,建成绕城一级路和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区,加快鱼岭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发展新空间。盘活国际绿松石城、南门多业态产业园、上庸茶城、旺恒国际商贸城、卓尔·竹山客厅等城市综合体,打造夜经济载体,丰富商贸业态,繁荣城区经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西关、南门、桥东、大石沟等片区开发,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深化“两违”治理,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推动“三区”协同发展。坚持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施策,支持竹房城镇带沿线7个乡镇,依托通济沟工业园、鱼岭工业园、溢水农产品加工园、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卓尔·绿松石小镇等,引导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适度集中、土地向集约和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做强产城融合区,建成“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支持南部4个乡镇推进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构建“多点支撑、一轴串联”文旅康养产业格局,做强生态旅游区,打造武当山至神农架旅游链接黄金廊道。支持西(北)部6个乡镇发挥茶叶、食用菌等农业产业优势,做强高效农业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产融合、带动农民增收上走在前列、建成示范。支持各乡镇立足实际,建设区域中心镇、边贸口子镇、特色小镇,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六镇同城”。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思路,推进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宝丰、上庸同城化发展。坚持规划同编,严守生态环境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编制完善同城化规划体系。坚持产业同链,推动卫浴汽配、农产品加工、绿松石等重点产业链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产业集群。坚持设施同网,完善交通、物流、信息、环保、水电气基础设施,打造区域“15分钟经济圈”。坚持服务同享,健全完善就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坚持管理同策,比照城区管理模式,推动六镇城管一体化,健全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处置等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织密综合交通网,建成十巫高速南段、女娲山通用机场,积极争取合康高铁过境竹山,进入高铁和航空时代。加快乡镇二通道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全县一级路总里程达到120公里,实现80%以上行政村通公交。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实施堵河干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服务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升供电保障水平,提高中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推进城区和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天然气利用全覆盖。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更高起点的富裕竹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保障措施,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让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更加坚实。用好国烟定点帮扶和石景山区对口协作政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引导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加强政策激励,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以茶叶、生猪、食用菌等为主的五大农业产业链建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科技示范园。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探索建立特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推广使用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新空间。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村庄规划五年行动,高标准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国家3a级景区创建标准,坚持依山就势、随湾就片,不搞大拆大建、大挖大填,统筹推进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农耕传承类村庄差异化发展。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农村道路畅通、乡村清洁能源、数字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定不移全域推广庸派民居风格,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更高颜值的美丽竹山。生态是竹山最大优势,绿色是竹山最美底色。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全域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十年禁渔”令,加强堵河源、九女峰、圣水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建设和监管,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提升县域环境质量。健全完善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常态化落实机制,确保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强化城乡生活环境治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城区、工业园区、乡村污水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持续巩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把降碳作为绿色发展的总抓手,发展装配式建筑,壮大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村镇创建,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五)聚力深化改革攻坚,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竹山。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找潜力,激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承接落实省委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举措,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运行机制,有序推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消化处置,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方式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建成现代企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依法推动权力下放,赋予乡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贡献更多“竹山经验”。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湖北自贸区建设,持续深化对口协作,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与十堰周边产业园区协作,建设配套产业链项目,发展“飞地经济”。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坚持“亩产论英雄”,严把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等硬约束,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东方希望“1 n 5”生猪产业链、南山五福堂多业态开发、卓尔竹山客厅绿松石小镇暨绿松石产业开发、城北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园区、鱼岭产城融合、新型复合材料生产、150万千瓦抽水蓄能、女娲山通用机场暨临空产业园、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堵河旅游带文旅康养等重大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清减降”行动,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双千”工作,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推动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把竹山打造成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企业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标杆县。
(六)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竹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让竹山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农村“三留守”、失能人员关爱服务。聚焦“一老一小”,大力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让全县人民居住更安全更舒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思想政治课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竹山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常态化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实施“双活化”工程,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强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持续深化“十星级”文明创建,完善志愿服务、路长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化常态化运行机制,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通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确认。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竹山。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压实“三个责任”,严守“三个必须”,落实“六项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群众诉求收集处置机制,加快实现“最多访一次”。加强消防应急和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法治竹山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竹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八五”普法规划,引导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三项制度”。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法治监督和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执法效能和司法水平。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建设过硬政法铁军。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全面推进“微视频”建设,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推进“互联网 基层治理”,创建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县。
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打铁必须自身硬。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人才队伍。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新征程中体现政治担当、诠释对党忠诚。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做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坚持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竹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强用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生动讲好新时代竹山故事,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快速提升换届后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医务、警务、服务“五务合一”,实施“红色美丽村、绿色发展村、文明善治村、软弱涣散村”分类管理,大力发展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创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以公开促公平公正。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带困难家庭,激励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勇当先锋,形成行行业业争第一、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四)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大力选拔使用头脑清、眼界宽、肩膀硬、步子稳、腰板正的好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精准加强干部教育,着力抓好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培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以实绩论英雄,切实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鼓励干部放心工作、大胆作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引育留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充满活力。
(五)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强化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党员干部争当“猛将”“闯将”“干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群众在为基层减负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六)扎实推进清廉竹山建设。认真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纪委监督责任,确保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有机协同。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坚持依规依法巡察,实现十五届县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完善巡视巡察联动机制,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好正实优”的清廉竹山。
(七)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形成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合力。支持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发挥党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老干部积极发挥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推进军民融合,同心协力奏响新时代竹山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同志们,使命在肩,时不我待;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全面建成“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必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为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竹山而努力奋斗!
注 释:
1.“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2.“一主两大四特”农业产业: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以生猪为主的大畜牧产业、以菜籽油和木本油料为主的大粮油产业,以食用菌、中药材、烟叶、竹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
3.一核两带三为主:以大城区为核心,竹房城镇带、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为两带,脱贫攻坚为主责、产业强县为主题、生态立县为主线。
4.“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2017年,省委提出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5.“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
7.“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省委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其中北翼“襄十随神”城市群,重点建设“襄宜南”宜居生活和都市休闲组团、“丹河谷”综合产业集聚和生活服务中心组团、“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随枣”一体化发展组团。
8.“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9.“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0.“百企千万”技改工程:我县从2020年起,5年对一百家企业实施千万元技术改造。
11.“两违”治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治理。
12.“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4.“亩产论英雄”:以土地亩均产值为核心指标,对用地效益进行考核评价的机制,旨在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到2025年,全省建设用地亩均gdp由2020年的20.1万元提高到28万元。
15.东方希望“1 n 5”生猪产业链:1个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n个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猪繁育场,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生猪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加工等5个产业链配套项目。
16.“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7.“清减降”行动: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
18.“双千”工作: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发展。
19.“双活化”工程: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
20.安全生产“三个责任”“三个必须”“六项制度”:“三个责任”,即政府督促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三个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六项制度”,即领导干部失责追究、安全生产离任交接、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安全隐患销号管理、安全生产准入、安全生产岗前教育培训。
21.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2.“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3.“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24.“双报到、双报告”:在职党员干部到单位联系社区报到,同时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单位党组织每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参与社区活动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在职党员干部每半年向所属党支部报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25.“三方联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小组、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治理“三方联动”机制。
26.“一岗双责”:领导干部既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
27.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28.“好正实优”: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