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领会教育工匠内涵 弘扬教育工匠精神-ag凯发旗舰厅

吴远伦


一、牢记教育初心使命,领会教育工匠内涵

要理解教育的工匠精神先还得要从对教育本初的意义出发,“教”字的本义是效法,说文解字的解释:“教者效也,上所施下所效”。在上位者要作好示范,一言一行,要让下位者模仿和效法,是一个德行的根本所在、基础所在。“育”,《说文解字》中解为“养子使作善也”。就是说有了子女后代以后,要让他们来行善事。《礼记·学记》上也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教就是要让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善心和善行增长扩大,改正或者纠正在作善过程中表现出的失误、不足等等。从以上“教”“育”的本义来看,我们就能发现教育的初心其实就是培养人良好的德性,也就是当下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而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的初心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以高尚的德来成就无边界的学。可现实中在大家心目中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让学生考上心仪的学校,这种观点是显而易见的偏颇和不完整。

通过对教育初心的分析,所以我们就很容易找到教育的使命,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因此对教育的使命的要求自然就会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识素养,而且更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以自身良好的社会人形象影响并感染学生,同时还对从教者提出具有守望教育的情怀。因此,守住教育的初心,方能换来最本真的教育效果,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任何的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行为都将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当我们守住了教育的初心,教育的效果自然就会得到很好的体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为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学校,我们的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树匠心、立志成匠人、早日出精品。学校教育要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己任,培育出众多的适应各行各业的“中国工匠”来。

二、怎样做一位有工匠精神的教师

一是深入理解教师“匠心”实质。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在古代“教书匠”社会职业排位靠后,在此背景下,“教书匠”曾一度成了“过街老鼠”,即使到了现在,“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口号也到处可以听到。如此影响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盲目推崇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这些都不是教师的匠心所在。教师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精神才能取得成效。当然,我们不能做墨守成规的教书匠,但要做精益求精的教书匠,即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视产品为作品,努力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由此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必须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专注、执着于教育教学,力求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细、极致,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幸福。像魏书生从做教师、当班主任、校长做起,然后积累经验总结出成果,那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标准的工匠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是一流的工匠精神。我们一线的教师只有把我们的每一节课的目标牢记于心、润物无声的达成效果才是真正的教师工匠精神。

二是不忘教育初心,奉献教育事业。不忘初心(热爱教育事业),耐得住寂寞,源于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份“爱”是成为“巧匠”的前提。一个工匠要具有高超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同样教师想在教育界的“独具匠心”也需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对待工作。工匠在练习技术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枯燥的。同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旦遇到一些困扰难免会变得浮躁起来。这时候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初心,耐得住寂寞,将自己的“技术”不断锤炼。

三是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力求不断完善,精益求精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每个细节。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一个过程,在每节课中,教育学生的每个环节中,我们都有理由做到更好,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在职业成长这条路上是离不开同伴互助的,在教研互动,学校开展的各种比赛中,我们不仅要磨练自己的“技术”,更要从同伴的的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四是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充电发展的理念。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守旧必然被淘汰,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陈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教育人才。同时时常注重反思,改进不足,孜孜不倦。在成为“巧匠”的这条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瓶颈,平时多交流,多思考、多询问、多探讨、多积累,才会由量变引起质变。长期的积累,会让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一名教育的能工巧匠。

五是注重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技艺。其要义,简言之,就是会教且教会。可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与评价偏离了教师核心技艺。当然现在的升学评价体系唯分数论,导致准教师只是为考而学而不是为教而学。这意味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要强化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也要紧紧围绕实践展开,指向教师的核心技艺。教师教育评价应该以教师核心技艺为基准,重点考查其“应会”,而不是“应知”。

六是要传承教师工匠精神,促进快速成长。教育工匠技能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对每个教师而言都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而且不少经验还是以教师或学生的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因而弥足珍贵。尊重教育经验,就要注重对教育经验的传承,注重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帮带。而我们现在的岗前培训基于技术理性的多,而教育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教育实习时间要延长,让准教师逐步从边缘到中心,从依赖到独立,从而在上岗前积累其独当一面的经验。教育经验内含缄默知识,其传承要靠“传、帮、带”的师徒制,从一定意义而言,是不断地“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转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都不能忽视和轻视教育经验传承。积极倡导共享的氛围,努力构建共赢的机制,师徒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是定位准确的工匠培养目标。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习近平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指出要抓住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德树人”,也就是教育目标问题。只有在明了和锁定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目标维度,我们的培养过程才会有方向、有定位、有远方,才能瞄准标高,凝心聚力,逐梦前行。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才能造就“中国制造”的人才,那就是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怀匠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铸匠魂,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教育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技双修的人。守匠情,就是要培养学生崇高的家国情怀、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的担当情怀、精益的卓越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践匠行,是指工匠们做事的行为和行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专注做事的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境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德润身、技立世、品高端的深受欢迎的人才。

二是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工匠学习品质。首先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反对不求甚解,反对无脑应付作业,反对抄袭答案;其次是必须有严明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学态度,才有谈工匠精神的基础;再次是俯下身来静心学,尤其是要将模棱两可的知识彻底弄清楚搞明白,向似懂非懂和一知半解宣战。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创新学习方法,新知识多复习,多提炼,多措并举巩固学习效果;另外要求学习必须专注且持之以恒,坚持是我们干事创业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对于学习,更是如此。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体现的都是坚持的高贵品质。把简单的事情做上一千遍一万遍,都做好,不出错,这本身就是不简单。学习的过程就是坚持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布满荆棘的学习之路才能渐渐变得平坦。
  三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的工匠实践能力。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实践中,始终做到精益求精,始终做到学而不厌,用一种雕琢的态度对待日常学习和业务工作,不断地打磨反复地推敲学习和工作,提升学习和工作的境界,成功之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

弘扬工匠精神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根植“劳动最光荣、技能最宝贵,创造最伟大”的观念。在传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中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竹山县溢水镇中心学校校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