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心红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农历的虎年了。我仿佛看到那体魄高大、强健有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劳作一年的牛正迈步在牛棚的归途中。而那在森林里隐居和休憩了十二年之久色彩斑斓、头顶王子、威风凛凛的山林之王--老虎即将闪亮登场。
作为中国人步入中国虎年,不禁要对老虎联想点什么说点什么。
老虎身上长着黄色的毛,并夹杂着一条条黑色的斑纹,很是漂亮。它体型硕大,矫健敏捷,能以每秒20多米的速度奔跑,前肢一挥可达1000多公斤的力量,一次跳跃可达6米的距离,正是因为老虎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所以它是自然界食物链中最为凶残的捕食者,成为当之无愧的“百兽之王”。
提到老虎,人们自然会想到它那威猛、豪放、力量、雄壮的美好形象。不必刻意地回忆与描写,单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俚语、故事中,就足以证明中国人对老虎的喜爱与特殊的感情。
上初中时,我读到了“武松打虎”的典故,其大意是: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他喝了很多酒,然后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上大虫(老虎)伤人,但有过冈客官,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冈客官住他的店,竟不予理会,继续往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到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正向他走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了老虎的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这时,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他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七窍流血,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武松怕老虎装死,又抡起半截哨棍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了气息,这才作罢。从此武松便威名远扬,还被人们称赞为“打虎英雄”。
现如今,世界上的野生老虎越来越少,成为濒临绝种的珍稀物种。我国也把老虎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谁再偷偷“杀虎”“猎虎”,不但算不上什么英雄,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由于老虎浑身是宝,虎骨、虎胆是跌打损伤、祛风除湿的良药,虎肉是上品的野味,具有益气补血、升温散寒的功效,虎皮保温性能极好,可做高档褥子和皮袄。所以,时至今日,为了“虎宝”仍有些无视法律的偷猎者,让世人所不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老虎来形容来赞扬来夸奖来比喻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说一个孩子长得健康结实、活泼可爱,我们往往用“虎头虎脑”来表示喜欢;说一个人身强力壮、高大勇猛时,往往用“虎背熊腰”来形容;描写一匹良马的威风雄健、膘肥体壮,往往用“龙吟虎啸”来比喻;说一个年轻人有志气有胆识,敢想敢闯敢干时,经常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夸奖;说一个老师傅忘我工作、发奋图强时,我们常常用“虎老雄心在”来称赞;战争年代说我们的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通常用“猛虎下山”“英雄虎胆”来赞扬;当然,人们在夸奖虎赞美虎称颂虎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用“虎”这个可爱的形象进行一些很有寓意的调侃,仿佛像自己特别喜欢的孩子,虽然喜欢,也偶尔敲打几下一样。这使老虎的形象更加亲近可爱起来。比如,说一个人干事情不能善始善终,雷声大雨点小,往往会用“虎头蛇尾”来批评;说一个人做事情丢三落四、敷衍塞责时,通常用“马马虎虎”来告诫;说一个人对事情模棱两可,或者有意隐瞒其真相,通常用“打马虎眼”来驳斥,等等。
老虎既然是兽中之王,有野性,那就有它可怕和危险的一面,所以,人们不免也对老虎心生怨恨,从那些成语、俗语中也可见一斑。如,说一个人借他人的势力抬高自己,假借他人的影响做利己的事情,我们就说他是“狐假虎威”;对于那些帮着坏人做坏事,助纣为虐的人,我们则痛恨他是“为虎作伥”;想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指出,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来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发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中国人对老虎有爱,亦有恨;有褒,也有贬。老虎是中国人心目中一个爱与恨交织的特殊角色,在老虎的身上赋予了中国文化的中庸意味,也充满了辩证的色彩,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色,不仅在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发扬光大,而且还越来越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始终坚信,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将为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虎年话虎,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鼓舞我们的干劲,抒发我们的情感,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虎年里虎虎生威,生龙活虎,如虎添翼,龙腾虎跃,满怀激情地创造灿烂美好的未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