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养家糊口的“宝贝”-ag凯发旗舰厅

 陶秀云

家里有台缝纫机,60多岁“高龄”了,它伴随着母亲从秦古镇、黄栗乡、溢水镇辗转到竹山县城,也伴随我从童年到中年。过去,只要聊起它,母亲总是说:“这是我们养家糊口的宝贝!”

半年前,母亲永远地离开我们,但缝纫机仍然放在家里,我们舍不得扔,也不能扔。它不是一件机器,而是一件“宝贝”,看到它,就会想起母亲,想起一件件往事,甜酸苦辣就不自觉地涌上心头。

父亲姊妹七个,他是长子,七十年代一直在乡镇工作,节余的工资对这个大家庭来说杯水车薪,身为长媳,母亲左支右绌,这台缝纫机可帮了大忙。缝纫机那时也算是稀罕物,是母亲执意要买的。没过多久,母亲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裁缝。那时候“割资产阶级尾巴”,母亲和缝纫机的劳动不准收钱。那就换!母亲拿着手艺跟乡亲们换,换柴、米、油、盐、酱、醋、茶……农忙时节连工分也换。每年到了腊月,别人家都在打糍粑、炸红薯丸子、炒瓜子花生,洗洗刷刷迎接新年,而我们家正在为别人准备新年,母亲与缝纫机常常忙到半夜,我围在母亲和缝纫机旁,帮忙锁扣门、钉扣子、缝裤边,第二天按时交给乡亲……我们为乡亲们缝制了新衣,也换来了我们的新年。就是靠着这台缝纫机,母亲努力维持着这个大家庭。

八十年代初,我们一家随父亲搬到竹山县黄栗人民公社,组织上考虑到母亲无业,家里又有三个子女,父亲的工资难以养家,就让母亲给公社做救济棉衣和被子,按件付酬。母亲和缝纫机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让父亲安心工作,也把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
  后来进县城了,母亲仍然带着缝纫机。虽然白发慢慢爬上了母亲的头顶,虽然老式的缝纫机在时代面前相形见绌,但母亲和缝纫机都没有歇着。不是为了生意,也不是为了交换,母亲是纯粹地享受缝纫机给她带来的乐趣。她用缝纫机修改旧衣服,缝褥单、被罩、枕头套,给未来的重孙准备棉衣,给亲朋邻居做鞋垫——母亲常常夸耀在这台缝纫机上做出来的活儿,说这台缝纫机“通人性”,然后把精心制作的鞋垫送出去。
  母亲以毕生的劳作与善行,树立了自强自立、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的家风。这家风,流淌在我心底,生生不息,引领我勤勉工作,踏实生活。如今母亲不在了,但缝纫机还在,它是母亲最好的朋友,见证了母亲一生的劳作。它不仅是养家糊口的“宝贝”,也是家风传承的“宝贝”。我们会把它保存好,时时拂拭,也时时警醒我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