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属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县于2011年首次发现,并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尤以第一代秧苗期为害甚重,为害症状为半透明的条状斑痕,第二代影响稍轻,以二代老熟成虫越冬,翌年为害。今年4月气温变幅波动较大,第一代发生期较去年晚十天左右,初见虫为五月上旬,为害盛期为五月中下旬,第二代发生期为七月下旬至八月上中旬,为害较第一代轻。
水稻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三代半,尤以第一、二代为害较重较普遍。结合越冬基数、作物类型田布局、历史资料和气象因素分析,预计我县今年一代二化螟冬闲早栽白水田二级发生、油稻轮作田三级发生,发生程度和普遍度高于去年同期。预计发蛾盛期5月18日-30日,高峰期5月24日-26日;卵孵盛期5月28日-6月10日,高峰期6月5日;枯鞘盛期6月8日-20日,高峰期6月15日,二高山区推迟3-5天。
一、调查情况
1、稻水象甲:根据4月26日在宝丰、麻家渡镇秧田调查,虫田率8%,成虫密度2头/株,最高8头/株。5月6日调查,秧田虫田率40%,虫量平均8头/株,最高16头/株。5月16日调查,虫田率80%,百株虫量13头,最高28头。虽然发生时间较去年推迟,但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加之传播速度快,扩散形势严峻,需加紧防治。
2、水稻一代二化螟:根据4月19日剥查统计,冬后基数加权平均4350头每亩,高于去年同期1320头近70%,冬后基数普遍增高的原因与秸秆还田和禁秸焚烧有关。灯下5月2日首次见蛾,目前已累计见蛾10头,大田性诱器见蛾4头,当前化蛹率72%,羽化率49%,大田调查蛾田率30%,平均亩蛾量110头,最高215头,目前尚未查见卵块。越冬基数和虫口密度高于去年,应加强防治。
二、防控策略
1.狠抓关键环节,注意科学防控
要确保秧田期秧苗带药移栽并做到全覆盖,秧苗移栽到本田前防治是提高稻水象甲和二化螟防治成效的关键措施。各地务必抓好插秧前一周、最低三天前防治这一关键环节进行防治,最好对四周杂草和稻水象甲的越冬场所一同防治。
2、确保大田期挑治和兼治及时到位
秧田期没有防治到位的田块,在大田期防治一代二化螟的同时兼治稻水象甲是重要补充环节。当水稻出现弱苗、僵苗、烂根现象时,要及时防治。
三、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选择按照“农药减量”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水稻移栽后一周左右,亩用0.5%的噻虫胺颗粒剂或5%丁硫克百威2--3千克于一定量的细沙拌匀撒于田中,保水3--4厘米可有效杀灭稻水象甲。也可亩用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克,秧田期每亩兑水2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或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20毫升,或阿维.杀虫单100毫升,亩秧田期每亩兑水25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或亩用24%氰氟虫腙悬浮剂双联包(艾法迪15毫升 专用助剂5毫升)40-60毫升,秧田期每亩兑水25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杀灭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卵块及成虫。
公益提示:
1.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