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做强“土特产” 奏响“振兴曲”-ag凯发旗舰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提出“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内在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精准切中了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为我们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打开了全新视野、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要求,落实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具体部署,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立足“土地”资源,稳固产业根基。土地是保障农民居住、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要坚持规划为先,让乡村发展有“面子”。坚持“多规合一”,注重前瞻性、引领性和可行性,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充分尊重乡村发展现状和农民意愿,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片区为单元科学有序推进编制规划。建立政府组织引导、村民自主参与、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强化规划执行、考核调度和责任追究,共建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要坚持保护为主,让乡村发展有“底子”。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科学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红线总体稳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坚决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扎实开展违法用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利用为本,让乡村发展有“里子”。强化红线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严格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小田并大田”模式,坚决清理、盘活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为乡村发展腾挪空间。提高节约集约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价值,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做好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乡土文章,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做好“特色”文章,强化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核心在特色,关键也在特色。产业发展没有特色,就很难有未来。在农产品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努力把“好品种”转换为“好产品”,以“好品质”赋能“好产品”,用“好品牌”加持“好产品”,最终实现“小产品”向“大产业”的跃升。要优化品种,做强硬核“芯片”。充分挖掘本地区特色品种,推动特色品种收集保护和利用,扩大种养殖规模,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因地制宜选准品种,持续加强人力、物力投入,推动优质品种尽快落地生根、成势见效。与时俱进更新品种、丰富种类,根据气候变化、耕种条件、市场需求等适时耕种,逐步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积极性。要提升品质,凸显绿色“底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建设一批生态绿色示范基地。积极对接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本地特色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实行生产、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健全质量溯源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建立物联网质量追溯系统,实行“一品一码”,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管理。要打造品牌,擦亮闪亮“名片”。深入挖掘产品之外的人文历史、生产工艺、故事精神等无形价值,精心培育有文化、有底蕴、有魅力的特色品牌。利用节会活动和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品牌,结合公用品牌建设,致力将“多、小、散、优”的产品开发成网红品牌。推进本地特色品牌与知名品牌跨行业、跨区域合作,提高品牌曝光度、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促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筑牢“硬支撑”,壮大市场主体。利用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引进食品加工、零售等上下游领域头部企业,助力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政策导向,有效利用扶贫车间,强化专业合作社管理,支持本土中小型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引领作用,采用“企业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提高生产集约程度,形成龙头企业“一轮皓月”、中小企业“满天繁星”发展格局。要找准“金钥匙”,推动产业转型。坚持科技赋能,加强科技创新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智慧产业、生态产业、创意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以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坚持融合发展,立足本土生态优势、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探索旅居康养、研学教育、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要借助“云翅膀”,拓宽销售市场。注重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加快建设辐射乡村的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销售快车。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县委政策研究室 徐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