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大庙乡里泗沟村整治大操大办经验思考-ag凯发旗舰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集共识、汇聚力量,用中华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提升群众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充满人情味,但不能背负人情债,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行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大庙乡乡里泗沟村探索通过干部引领、群众参与、协会监管的模式,从约束攀比炫富、遏制铺张浪费、打击厚葬薄养为切入点,成立以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大庙乡里泗沟村位于竹山县西西部,大庙集镇东南毗邻陕西安康旬阳市,辖4个村民小组,251户,716人。国土面积1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680亩,林地面积9634.3亩,主导产业茶叶、烤烟,人均收入2.48万元,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

十八大以前里泗沟村因地处鄂陕交界且远离县乡交通主干线,信息不畅、交通闭塞,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恶俗陋习相互交织,违法违纪案件此起彼伏,侵蚀了民风、败坏了乡风、扭曲了家风,群众中普遍存在攀比意识强,不论红白喜事都要争脸面、讲排场、比阔气;“面子”心理重,超负荷承办婚丧嫁娶,怕亲戚“说”,怕邻居“笑”,为怕丢“面子”而大伤“里子”;恶俗陋习多,因酒风盛行,借债送礼和“因礼致贫”,间接诱发盗窃诈骗、打架斗殴等恶性刑事案件,因礼金不等、斗酒比狠导致邻里亲族之间口角矛盾等屡禁不止,恶化的乡风习气加速年轻人和乡贤能人的外迁搬离,透支脱贫奔小康精神动力,迟滞乡风文明培育弘扬,导致里泗沟从先前文明先进村滑落至后进落后村,与其他村镇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干部焦急、群众焦虑,民心焦躁,但面对整治涉及时长、面广、人多的积弊风俗,大家虽深恶痛绝,可无处着力,零敲碎打的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且迅速反弹。

十八大以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培育知荣辱、将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在“两不愁三保障”等硬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移风易俗”成为里泗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吃喝风、攀比风两股“邪气”是完成文化振兴的首要障碍。为破解该难题,村支两委干部和村帮扶工作队凝聚大家智慧,进行积极探索。一是开展群众调研,村支两委和驻点乡村干部分点分片对全村230余户常住人口家庭进行“精神脱贫”专项走访,从年收入构成、送礼金额、红白喜事办理花费、现状意见建议四个层面进行地毯式问卷调查,掌握基础民意;二是强化群众教育引导。每月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重点就吃喝攀比问题进行以主人翁角色,现身说法以案说教,引导大家共同解剖矛盾、分析危害、寻找办法,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夯实解决问题的群众基础;三是学习借鉴乡贤领办。组织村内“五老乡贤”外出参观“取经”,学习罗家坡十星创评及其他乡村乡风治理经验,优化村规民约,成立以乡贤能人为主导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实施细则和章程,明确“六提倡、六反对”标准,严格奖罚惩处标准实现共建、共治、共管,通过四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

做好“疏”和“堵”两篇文章。红白喜事攀比风和讲排场陋习表面上是风俗,深层次是畸形扭曲的心理作祟。“借人情风俗之名,乘机敛财或满足高人一等虚荣”是大多数操办者的共同心理,疏通对传统人情风俗认知的梗阻,剥离“高价礼”“阔气排场”这些假风俗、伪人情,让大家从“面子”心理走出来,完成认知上的转变升华。里泗沟村一方面通过干部宣讲理论、村书记宣讲政策、道德模范宣讲事迹、农户宣讲家风“四讲”活动宣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大力宣传挣钱辛苦、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持家理念,引导群众从比排场向比文明、比教育、比技能转变,另一方面在三个集中安置点新建红白理事馆等配套公共设施,控制红白喜事操持规模、参与人数,花销成本,每场活动在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和服务下确保按《细则》实施,对恶意违反规定的由红白理事协会、村委会进行训诫教育,取消“十星级农户”评选资格以及村级公益岗位竞聘资格,在村委会文明广播和“红黑榜”公示公开。通过认知疏导和强力管控,快速遏制蔓延趋势。

统筹“点”和“面”两个维度。红白喜事攀比风和讲排场陋习整治的核心在于“干部带头”“顽固少数”两个点和群众整体认知及行为转变的一个“面”。里泗沟村严格落实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红白喜事报备和监督委员监管登记制度,用铁的纪律约束,要求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扭转民风步入文明正规。对“顽固少数”农户实行干部包保、亲属包联,定人帮扶,定点干预,确保其消极影响不外溢,每月转变有提升。通过核心点位的攻坚克难,实现以点带面,转变认知,形成共识,知行合一。

发力“前”“中”“后”三处节点。红白喜事攀比风和讲排场陋习逐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碍群众自身行为,介入劝导投入的精力多且群众前期筹办准备隐蔽性强,导致村支两委主客观上前期监督缺失,群众操办过程中劝阻效果差且极易激化矛盾,事后再教育成效不显著,导致整治行动的节奏被动、主动权丧失,劳心劳力,事倍功半。里泗沟村针对问题症结打好“前、中、后”组合拳,一是用好网格员和驻点包片干部的“顺风耳”,连好村内外流动厨师的“新热线”,建好村院家族长者的“感情桥”,理事会发现红白喜事操持信息提前介入劝导,制止大操大办的物资采买,让节俭从源头开始。二是事中劝导群众参与红白喜事聚人气、少送礼,邻里亲族多帮忙,文明操办少投入。三是事后宣传奖励文明节俭农户,惩戒教育违反章程的后进群众,形成整治工作的闭环流程,确保红事俭办、白色简办,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花销、最少的集聚实现文明风俗和群众意愿的有机融合。

大庙乡里泗沟村持续将整治红白喜事攀比作为乡风文明和文化振兴的前置核心,积极创新宣传引导的方式方法,以“实”的标准,入院入户面对面宣传,不务虚功;以“事”的要求,精准着力,善始善成;以“诚”的心态,换位思考,亲力亲为。累计召开群众移风易俗宣讲教育村院会100余次、群众评议“十星农户”150户,劝导白事简办10余场、红事俭办40余场,劝阻群众各类宴请80余次。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攀比浪费的习气得到迅速遏制,矛盾纠纷明显下降,陈规陋习迅速扭转、群众的节俭意识显著增强,文明风尚广泛弘扬,先后选树推荐县乡道德模范5人,各类致富能手、文明之星、勤俭之间十余户,完成了乡风文明裂变重生,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

乡风文明培育要统筹谋划,要以人民群众中心,统筹资源用系统化思维来解决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急、难、愁、盼”问题,善于精准调研,精细谋划,有的放矢,坚决克服“轻松、无所谓、自以为是”三种心态,不一蹴而就,当久久为功,党员干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主力,应当率先垂范,担当有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化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才能根治恶习陋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大庙乡党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