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关于竹山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县的思考-ag凯发旗舰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作为竹山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湖北省创新型县,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提出自己浅显认识和设想。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对创新的高度战略定位,有力地说明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依靠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深挖发展潜力、实现更大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以及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无一不有赖于创新的引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创新发展,就能够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出发,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新形势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国办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省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区),目标到202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6个以上,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50个以上,打造创新型县(市)标杆,形成一批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创新特色明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县域创新典范。作为竹山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既是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


二、竹山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的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战略决策,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县根本性、全局性战略,紧紧围绕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搭建创新平台、引育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等领域谋划推动工作,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县科技竞争力大幅提升。先后被科技部,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省科技厅、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湖北省科技创新工作进位先进县”“县域经济进位显著单位”“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成功创成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23年4月,成功入选湖北省创新型县建设单位。

第一、科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竹山县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竹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政策措施,全县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第二、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十三五”以来,全县财政科技总投入总额达到1.5亿元。我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也由2010年12.33%增加到现在的25%以上。2021年、2022年,我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为5641万元、6150万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1.43%、1.44%。不断完善融资平台建设,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全县已初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第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7个,培育双创战略团队7个、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人。建立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20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70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隐性冠军企业1家、省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省级隐性冠军培育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家,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7%,增速26.8%,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2023年上半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第3位。

第四、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县累计组织申报争取各级科技项目资金达5000余万元。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80多项,安排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600余万元,撬动社会投资3.5亿元,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先后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科技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11项科技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9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1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学校3所。

第五、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按照“多频次、小规模”工作思路,采取“走下去”征集技术需求、“走出去”面对面交流、“请进来”全面对接等形式开展校企“双进”对接30余次,互访1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多个。2022年登记技术合同231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8.48亿元,同比增长46.2%。2023年一季度,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77项,成交额7.61亿元,占全年总任务的69.18%。

第六、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申科技创新奖励等系列政策。高标准召开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湖北省创新型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顺利通过验收。党政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科普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氛围日益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社会新风尚。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以上。


三、竹山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和邻近房县、郧阳区、竹溪县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科技创新力量还比较薄弱。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县10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37家,建有率仅为37.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2.78%。2020年、2021年,我县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32%、0.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7和1.38个百分点。以2020年度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科技创新三类县综合指数考核结果为例:在十堰市郧阳区、房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5个县区中,郧阳区科技创新指数36.99%,房县为39.77%,郧西县为29.10%、竹溪县为33.74%,我县科技创新指数为25.89%,力量最为薄弱。2022年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仅为1.07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1件。截至2022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8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63家。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还略显不足。尽管我县财政对科技投入有所增长,但与《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要求“市、县两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应当达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要求”,并逐年增长的规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湖北科技创新生态指数综合评价指标看,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为3531万元、3957万元、5641万元、6150万元;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0.78%、0.77%、1.43%、1.44%(2022年:全省平均值为1.62%;房县为1.61%,郧西县为1.81%,丹江口市为9.86%),与湖北省创新型县建设以及邻近县相比差距明显。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全县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小,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2022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21.03%

三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有待加强。我县人才总量虽然不少,但适合我县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2022年,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仅为6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7.32%,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人才的分布不够合理,许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在工业、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比重较小,直接影响了我县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发展后劲。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使用不够科学合理,致使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据统计,2022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6583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2182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重仅为33.14%。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为927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仅为14.08%。

四是产学研合作还不够紧密。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和市场结合不紧,不少研发活动主要是为拿奖项、评职称,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多。而许多企业却又苦于没有研发平台、技术和人才支持,找不到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企业承载能力不强,一部分科研成果不能在企业及时转化,成果转化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产学研各方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竹山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县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等划时代论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揭示了加快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正把创新驱动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协同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发展。

第一,要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从推动自主创新、支持科技创业、促进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完整的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切实为我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政策保障。要创新金融产品,切实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顺利跨过初创期“死亡谷”,支持企业度过“初创寒冬”,着力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花开遍地”、科技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湿地生态。

第二,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引导和激励,激发企业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切实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折旧费或租赁费加计扣除以及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等优惠政策。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和新业态招商,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目标。引进的十堰市外企业,在我县注册成立2年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给予奖励;对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移到我县行政区域内的,完成相关变更手续且正常经营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让更多企业享受到参与科技创新带来的“政策红利”。

第三,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出台有关政策,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带项目、带资金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科研开发,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要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如秦巴钡盐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如泰璞电子为代表的科创新物种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第五,要推进农业领域科技进步。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说到底是农业科技支撑不力。一是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竹产业,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种子种苗技术、优质高效畜牧业技术、林特产业技术、农用新材料引进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拉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要继续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等途径,使农民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大群体。

第六,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新型人才观的要求,真正把吸引好、培育好、使用好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发现人才、集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制定和落实奖励政策,不断拓宽人才遴选渠道,扩大引智规模,拓展引智范围,更新引智模式。要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竹山县科技和经信局 王彩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