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 ——竹山“十星”创建三十年-ag凯发旗舰厅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  刘明辉

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以配发长篇评论的方式,刊登了题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的文章。文中对竹山县罗家坡村依靠绿松石产业“先富”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画像式的描述和辛辣的批评,称其为“精神乞丐村”。应该说,罗家坡村出现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改革开放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的集中体现。知耻后勇、痛定思痛,1993年,竹山人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点燃了“十星”创建的星星之火。三十年来,“十星”创建先后得到了丁关根、刘云山、刘奇葆等领导人的批示,被称为是“来自基层的伟大创造”。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十星”创建之所以保持了旺盛生命力,是因为找准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举旗定向:始终坚持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十星”创建活动从一开始就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了上下贯通的领导制度。

遵循乡镇主管、村组主抓、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竹山把“十星”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联系点与联系星、分管工作与分管星、帮扶与帮星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形成了县领导带头联系乡镇、重点村、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职能部门帮建有责,乡镇一把手抓督办,分管领导抓具体,村支两委抓落实的领导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十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乡镇、村(居)委会成立了“十星”创评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狠抓落实。同时,以“双联双助”“共驻共建”等形式,积极组织城区社区与农村社区对口帮扶、县直部门与创建村对口帮扶活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格局。

竹山将“十星”创建纳入中心性、全局性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十星”创建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竹山曾经推出的“实施六大工程  深化十星创建”活动、“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发展战略、“十星创建·精神脱贫”活动、“十星促五兴”活动等,都是“十星”创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也是竹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战略上、全局上抓“十星”创建的生动体现。

人民至上:充分尊重农户的创建主体地位

“十星”创建从激活农户这个最基本的细胞入手,将农户主体地位体现到创建活动各个环节。在长期实践中,“十星”创评形成了“居户自评——群众互评——协会审查——小组审定——张榜公示——复议核定”的程序。

“居户自评”是第一步,居户对照“十星”内容标准为自己评“星”,通过对标对表、查摆问题,增强持续创建不断提升的内生动力。“群众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由村(居)委会发动,以组或自然村院为单位,组织村(居)民以院子会、面对面的方式开展相互评议。“协会审查”是指创评协会严格对照创评标准逐条逐户对互评结果进行审查,避免互评可能出现的“人情票”。“小组审定”是指创评工作领导小组在收到创评协会审查结果进行审定,这是又一层的创评把关。“张榜公示”主要采取分院(组)公示和村(居)委会集中公示的方式,确保创评结果家喻户晓。“复议核定”是指居民户如对评定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复核申请,创评协会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报创评领导小组进行复审核定,最终审定结果经公示一周后生效。这个程序充分尊重了个人意愿、群众民意、专业意见,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结合,形成了从评定到公示再到复议的闭环评定程序。这一闭环评定程序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厚植了创评活动的群众基础,保证了创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直接和管用。

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十星”创建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竹山“十星”创建活动坚持“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性质和方向道路之“正”;“创”根据党在不同阶段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表述而内容标准与时俱进之“新”,创建活动与时俱进之“新”。

三十年来,“十星”创建内容标准与时俱进地经历了17次调整,保持了创建活力和生机。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如何调整,道德星和致富星是贯穿始终的(表述略有出入,但表述指向相同)。“十星”创建始终坚持道德引领,致富统领,紧紧扭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求善”和“求富”这对关键,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的密钥。十八大以来,竹山及时调整创建内容和标准,实现了“十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使“十星”创建成为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十星”创建还与时俱进地开展系列活动,创建范围由农村延伸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基层党支部,创建主体由农户覆盖到党政干部、城镇居民、移民群众、中小学生和新生阶层,创建内容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形成了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工作格局,打造了“十星”创建矩阵,产生了集群效应。

机制赋能:建立健全”十星”创建的科学化机制

重视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制度红利,赋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竹山“十星”创建一以贯之的典型经验。三十年来,“十星”创建在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民建民管机制、典型带动机制、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成熟定型的机制体制体系。在考核机制上,将“十星”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和干部绩效考核,提高了在全县经济目标考核体系中的分值比重,与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与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命名表彰挂钩。在奖励机制上,创新了“3 x”激励机制和示范户奖励机制,确保“十星级文明户”在社会上得尊重、政治上得地位,达到既争荣誉受教育,又强素质得实惠的目标。在民建民管机制上,推行了“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发挥了“十星”评选协会、红白喜事协会、文体活动协会等群众互助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能力。在典型带动机制上,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导、“十比十看创十星”活动、定期组织观摩学习和竞赛评比,在全县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创建氛围。在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上,积累了通过整合政策项目、盘活村级资产、开展招商引资、实施“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投入的经验,充分调动了各级创建主体的积极性。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赋能,激发了“十星”创建的内生动力和外在驱动力,提升了“十星”创建的综合效益。

竹山“十星”创建三十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终成就了星辰大海的绚烂辉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k8凯发登录入口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