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秦巴山区薄雾氤氲。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轻土坪村村民杜发林家门口的楹联格外醒目。“这是村里给‘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发的对联。”杜发林自豪地说,“全村可就6户哩!”
俯瞰竹山县。(明安华 摄)
记者近日在竹山县采访看到,村落间农房错落有致,阡陌小路干净整洁,不少农户家门口挂着“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光荣牌。
竹山县是全国绿松石主产区。30年前,当地麻家渡镇罗家坡村村民靠挖绿松石发家,出现重利轻义,思想道德滑坡,成为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为扭转这一局面,当地政府探索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十星级”代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十个方面标准。各村按照村民自评、群众互评、村委定评等流程,评定出“十星级”文明农户。
随着时代变迁,“十星级”文明农户评价体系经过17次修改。最新版突出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体现产业增收、文化发展、绿色生活等要求,鼓励村民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公共事务、护水环保等,形成了“十星级”评价标准。
走进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白墙黑瓦的村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山坡上茶树整齐排开,一座座温室大棚里种有各类蔬菜瓜果,农家乐和民宿游客不断,呈现出美丽乡村的幸福图景。
经过多次评选,龙井村共有181个农户评为“十星级”文明农户。在河北务工10多年后返乡开办民宿的村民张道社,是其中一户。他说,在“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影响下,大伙比的是谁家院落整洁、家风淳朴,谁家农家乐和民宿的顾客最满意,“村里形成了能吸引游客来体验的好氛围”。
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村貌。新华社记者万芃琦 摄
竹山县潘口乡潘口河村村民金年林去年秋收时,因露天焚烧秸秆,没能评上“生态星”。“十星级”变“九星级”,他一直闷闷不乐。今年油菜籽收割期间,金年林不仅自己不再烧秸秆,还主动当起禁烧劝导员。在今年4月的评选中,他重归“十星级”。
争“星”、比“星”、晒“星”成为竹山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获评“十星级”,村民不仅脸上有光,还能在信用贷款、积分超市兑换等方面获得奖励支持。
30年来,竹山县已有近7万农户获评“十星级”文明农户。“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也从农村走向城镇,应用在当地各行各业,并在省外多地推广普及。
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村干部为“十星级”文明农户挂牌。(章磊 摄)
“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说,目前全县已培育“十星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2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带动发展茶叶种植约30万亩、食用菌种植约2600万棒,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全县注册“十星级”志愿者超过6万人,组建“十星级”文艺队伍480支。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说,“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在竹山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致富和向善引领,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共享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发展成果。(记者万芃琦、李劲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