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弘扬秦巴餐饮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我县于4月底面向全网有奖征集竹山美食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和广告语,现将征集到的稿件在今日竹山网、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竹山合碗席
作者:丁运时
改革开放之前,竹山物质非常匮乏,菜市场没有多少品种,我家一年四季老是萝卜、白菜、豆腐这几样,过年过节偶尔才有点鱼、肉,还得提前去排队。队伍往往很长,而货物却很稀罕,有时还没排到,就已经卖空了;有时忘了带肉票、蛋票,或者票不够,也买不到。
在物资匮乏的背景之下,竹山人讲究吃个“合碗席”,其实就是平常没有什么好东西可吃。乡里乡亲们只有逢年过节,结婚生子的时候,才会请厨子师傅来勉力整个“合碗席”来。
(图片来自网络)
“合碗席”代表请客人家最体面的几碗菜。在那个年代,“合碗席”可谓荤菜叠加,营养美味,平常日子是万万不能奢望的。因此,乡亲们常常会把走亲戚、吃酒席说成去“合碗席”。其实,“合碗席”在今天看来,十分常见,无非是鱼、鸡、肉、笋子、豆腐干等,属于“大鱼大肉”型,以油水厚为特点,以满足人们的胃口......然而在当时,传统的“合碗席”还是成了竹山老乡抹不去的美好回味。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什么菜都能吃得到,导致我们的口味越吃越刁,且众口难调,就连对以前无比向往的“合碗席”,也不再提起兴趣了,反而嫌其太油腻。不过,老妈也开始重学烹饪之术,一些餐馆的平常菜式,如鱼香肉丝、酸菜鱼等,她都做得像模像样,尤其是一味水煮肉片,更是成了家庭保留菜式。再后来,吃腻了陆地上的珍馐,妈妈适时地经常买些海鲜,像什么鱿鱼、蛏子、花甲、基围虾,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现在妈妈面对一些以前只有餐馆才能做的菜,比如甲鱼,也能轻松地做好。还有时下流行的大闸蟹,妈妈向行家里手讨教,然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做好了这道大菜。
现在,随着现代农业的兴起,绿色生态农业离我们越来越近。更多原生态、绿色健康美食走进了我们家庭。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理念也为人们普遍接受。让家庭的菜品越来越丰富,新鲜、营养、生态的蔬菜和肉类层出不穷。
(图片来自网络)
我家的“菜篮子”和“餐桌”日新月异,从最原始的蔬菜大棚到都市型现代农业,从反季节菜到绿色农业、生态蔬菜,从合碗席当年成为乡亲们的“解馋神器”到如今再也不稀罕,说明我们家离小康幸福生活越来越近。
当然,近年随着竹山发挥历史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优势,发展成为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的胜地。传统的美食资源,美食文化也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整合,以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于地方美食餐饮消费需求,促进“旅游 美食 康养”产业发展。这不,竹山“合碗席”被纳入十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之上,以健康、绿色、生态为新标准,推广新“合碗席”,重新受到了竹山乃至外地游客们的欢迎和追捧,美食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乐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部竹山合碗席的美食变迁史,普通得没有任何“传奇色彩”,但唯其普通,才更是竹山县成百上千个家庭的一个缩影,说明小康社会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让群众满意、使群众受益,能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