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弘扬秦巴餐饮文化,推广竹山美食品牌,我县于4月底面向全网有奖征集竹山美食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和广告语,现将征集到的稿件在今日竹山网、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作者:劲草
竹,扎根多年,长青四季,在时光的隧道中节节攀升,彰显生命之力势不可挡。望苍翠群山,听云海幽深谷乐。竹,吸日月之精华,给人间释放清馨入肺的香甜。竹,在阳光里穿梭,为青山把颜换,一米阳光灿烂出的温爱,复活人间春色,扬帆人间清欢。竹笋是竹的雏形,一年四季皆有,春天生长的多,味道最好。
我的家乡竹山县,竹林郁郁葱葱,漫山遍野,因“竹”而得名。每到春雷响起,放眼望去,一根根竹笋就会破土生长,大地披上了绿色盛装,空气中弥漫着竹笋淡淡的清香。每年4至5月,当地村民会穿梭在竹林间,采收一根根竹笋,他们把竹笋采收后,自己食用或直接变卖、或真空包装、或加工成笋干出售。小小竹笋,成为家乡农民增收的致富笋,成为人间餐桌上的美食。这期间,住在县城的人们也会凑上热闹,有的自己开车或走亲戚去山间采竹笋,认为自己动手采摘的没有添加剂,心里感到食用安全之外,还多了一份踏青春游的乐趣。
今年五一长假日,我大舅妈又给我爸妈打电话,叫他们去她家门前竹园里搬竹笋。大舅妈家住女娲山半山腰,距离县城30多公里,周围群山起伏,植被茂盛,四季景色各异。小时候,我经常去那边度假,那里有两个大院子,大舅妈家院子最大,也许大舅是篾匠的原因吧,单门独户。另外一个院子有10多户人家一字排开,每家门前都有一片竹园,四季常青,空气宜人。一片片竹叶,如一条条小船,在风中扬帆。节节攀升的竹竿,在阳光下散发着浓浓的馨香,弥漫在空气中,成为天然的氧吧,令人神往。
我与爸妈到大舅妈竹园后,看到竹园边种着魔芋,20多只鸡在竹园里觅食。大舅妈说这些鸡下的鸡蛋是她每天早上必吃的食材。她几乎每天都能吃上鲜嫩的竹笋,竹笋口感鲜嫩爽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竹笋干和竹笋植物纤维丰富,促消化,可吸附油脂,降低胃肠粘膜对脂肪的吸收和蓄积,也能抑制饥饿感。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抑制三高。《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竹笋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利九窍,尤主善于清热化痰。
我们在竹园采竹笋,一根根竹笋在离土时流出一股白色含氮液体,整个空气里瞬间弥漫着竹笋的芬芳,这是竹笋特有的清香,它在竹笋里与各类食材一起烹煮,清香更为突出,美味更诱人,增强食欲,开胃健脾。我们把采收的竹笋皮剥干净,焯水后洒上盐带回家作为食材。有的晒成笋干,有的真空包装放冰箱里,以便做菜时使用。
我在竹园岸边看到一张长竹摇椅,我躺在那张椅子上,沐浴着阳光和氧吧,别有一番滋味。我想起前年大舅妈生病,入院打针吃药都无效,医生说年纪大了,让家里面准备后事,最多能活三个月。当时,我隐瞒她的病情说医院的空气对她身体不利,回家慢慢养胃、养身体,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认真吃药,通宵达旦看电视的习性放下。门前的竹园空气含氧量高,别做事儿了,多在那里晃晃,时间长了病就会好转的。
大舅妈说她生病的那段时间,白天就躺在那张竹椅上的,自律的生活习惯,竹园的勃勃生机,让身体如春笋般复苏好转。近80岁的她,还能采摘茶叶自己炒制,自已泡水喝,还能搬竹笋、焯水、腌制、晾晒成笋竿送给亲友。
竹山的笋,为农民增收,也推动了森林康养文旅产业高效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工竹笋,创建品牌,攻坚服务市场主体,让竹笋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23年元月,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公益直播首场“网络年货节”活动,短短一个小时,竹笋干、茶叶、核桃等地方山珍产品热卖200多单,2万多元,竹笋飞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据资料显示,竹山全县竹林45万亩,人工栽植笋竹两用林2万亩。该县曾邀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福升现场传授竹笋采摘技术,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竹笋生长特性,引导农户如何采笋,如何管护竹生长,让农户树立可持续采笋的生态发展意识,树立竹林经营理念,也树立了绿色增收的信心。
竹山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断的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全县人民伴随竹林穿越不老的时光。2000年,竹山开展县城南扩,广大干群齐心协力,捐款捐物,支持南门防洪大堤等时政建设,达5年之久。从此,打开了县城的南大门,在历届县委的持续带领下,成就了今天如诗如画的新城。2016年,县城北大门的滑坡治理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下完工,2020年,我县摘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十星级精神文明创建风靡大江南北。
我在竹笋滋养的美味中成长,在破土节节生长中感怀岁月的沧桑,在绿色家园中感恩岁月静好,在阳光中划开冬幕 ,青山依旧,艳阳灿烂,心底收藏的梦想,不断扬帆启航……
......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劲草,供职于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县作协会员,桃李传媒文学沙龙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请输入验证码